A07: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88岁老妇被埋
50小时后获救
本报独家对话发现者
  昨晚,从震中龙头山镇八宝村传来一个让所有人振奋的好消息,88岁的老妇熊正芬在被埋超过50个小时后,被成功救出。昨晚,记者独家对话首先发现熊正芬的志愿者丁丁,他详细介绍了这次成功生命救援的过程。

  两块木板挡住了石块

  “我是8月5日凌晨3点从鲁甸县城徒步进山的,早晨7点到了八宝村。”丁丁说。他是来到震区的众多志愿者之一。从龙头山镇到八宝村距离只有8公里,地震之后只能绕道走山路,要4个小时。

  丁丁一到八宝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熊正芬家的房子,“和村里所有的房屋一样,她家的楼也塌了。”

  “我88岁的老母亲被埋在下面了,我隐隐约约听到声音,谁能来帮帮我?”李宪伟焦急地向丁丁求救。丁丁和同伴陈飞扒开几块大石头,侧着身体贴紧木板大声呼喊,“有人吗?有人吗?”不多时,竟然等来了回应。“是个老太太的声音,讲当地的方言,我虽然听不懂,但听得出来状态不错,声音很响亮。”

  丁丁赶紧叫来李宪伟,李宪伟一听就是母亲熊正芬的声音,“她说她被两块木板盖住了,身体动不了。还好身边不远的地方有一碗剩菜剩饭,两天时间就吃了这么点东西。”

  丁丁赶紧向正在八宝村救援的成都军区78315部队报告,部队战士带着生命探测仪过来,反复听了多次才确认有人活着。

  救援过程长达8个小时

  直到昨晚6时47分熊正芬老人被救出,整个救援历时近8个小时,超过30名官兵在现场努力。

  官兵们在房顶上一寸一寸地比量需要打通的生命通道,隔一会儿就通过房顶一个通道口朝废墟里喊话。

  救人争分夺秒,生命通道被一寸寸打通,搜救官兵多次冒着危险进入废墟,每搬动一块石头都必须小心翼翼,为了保证老人的安全,有些必须要用机器切割的石头,救援人员也都用手刨,指尖鲜血淋漓。医务人员不断给老人输送进葡萄糖营养液,并给她喂了牛奶和八宝粥。

  下午6时47分,废墟里被困超过50小时的熊正芬被抬了出来,救援战士将麻绳给熊正芬系上,一点点地将她抱出废墟。熊正芬还在昭通市的医院接受治疗,她只是轻微的擦伤。  (本报龙头山镇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
   第A07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艺文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通往震中道路打通 堰塞湖待爆破
88岁老妇被埋 50小时后获救
轻点挖,不要“碰痛”孩子
4小时“爬进”左家湾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A0788岁老妇被埋
50小时后获救
2014-08-06 2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