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打击售假公号后,微信官方昨天又开始进一步的“净网行动”,类似上述“朋友圈”里流传甚广的谣言将被打破。
“祈福”被封后又生新谣言
之前转发过上述“祈福”微信的网友王喜告诉记者,因为想着能集聚正能量,他也转了朋友的转发。当时那条分享主题是为鲁甸灾区祈福的,只要输入姓名、所在地等个人信息,就能将其分享到朋友圈。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分享跳出的链接页面上还看到了一些App广告条,慈善为何还和商业广告并存,他当时就想不通。
“祈福”分享为何被封?我点了就暴露了隐私了?据微信团队回复,经过技术专家分析,该链接和页面并不存在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请大家不要惊慌;但此链接确实有诱导用户的商业目的,违反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则,所以被封。值得说明的是,因为不涉及输入银行卡、密码等个人隐私数据,因此这条“祈福”本身没问题,但后续有人转发说它是诈骗微信并呼吁不要为灾区祈福和捐款,这样的谣言反而制造了网上恐慌。据悉,腾讯本身就有一个安全数据库,微信上可以打开的链接都是在白名单里,当然如果你在链接里不假思索地填上了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给第三方,倒是会有泄密的风险。
将清理谣言商业产业链
“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从牙膏管底色条看牙膏是不是纯天然”“遮住车牌小圆点电子眼抓不到你”……“信任关系是熟人关系链赖以生存的基石,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让谣言有机会传播得更快更广,人们越关心的事,也越容易被关注、评论或转发。”据腾讯微信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微信上的活跃人际信任,别有用心地造谣、传谣,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煽动蛊惑甚至欺诈行骗。
事实上,近期微信公众平台上已有近千篇文章、百余个公众号因涉嫌传谣被删除和封停。仅今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中心举报平台就收到约6000万条举报消息,有超过3500万用户主动向腾讯举报恶意账号,经审核有365万个恶意账号被冻结。至今累计封停假货公众账号3万个;每日封停欺诈广告1000万条;同时,QQ和微信针对有风险网站链接每天给用户提供29万次提示;上半年配合各地警方打掉网络黑色产业链团伙十余个,抓获约80名嫌疑人,涉案金额接近2500万元人民币。
专家指出,网民们如果不慎成为网络谣言的受众,就会逐渐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误将“谣言”当成“网络魅力”,殊不知这背后的“推手”通过这些极富蛊惑力的谣言,要的就是“朋友圈”里的“注意力”,接下来再进一步挖空心思获取商业利益。据第三方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包括“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等在内的6大微信谣言流传最广(谣言和真相详见链接)。“接下来我们将会对整个谣言商业链条进行清理。”据悉,微信官方接下来不仅将针对前端的谣言发布,也会把打击的范围扩大到后端的交易等环节。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