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研讨会呼吁给予这个特殊艺术创作群体更多关心
~~~研讨会呼吁给予这个特殊艺术创作群体更多关心
~~~研讨会呼吁给予这个特殊艺术创作群体更多关心
~~~研讨会呼吁给予这个特殊艺术创作群体更多关心
     
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漂”书法家在上海成长迅速
研讨会呼吁给予这个特殊艺术创作群体更多关心
乐梦融
  外地来沪“海漂”书法家在上海书法界成长迅速,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成为了一支充实上海书法文化软实力的“生力军”。

  “海漂”成为生力军

  前天结束的上海“海漂”书法家座谈会透露,近年来,“海漂”书法家频频亮相上海乃至全国主办的书法大展,并且代表上海参加全国范围内权威组织的书法大赛,获奖人数越来越多,从原来的不到10%增长到目前的30%,也为上海赢得了一些荣誉。上海青年书协主席张卫东透露,2012、2013年青年书协中的海漂书法家参与全国的展览有30多次,其中在中国书协有5次获奖,文化部评选有1次获得金奖。

  近年举行的“临摹与创作”系列展、“陆羽会杯”上海市青年书法篆刻大赛两个大展的评审结果出炉,“海漂”书法家比例和上海本土书法家持平,甚至略有超出。该项结果折射出上海的本土书法家(尤其青年年龄段)整体水平略显疲软,同时,也显现出“海漂”书法家的实力。

  如今,“海漂”书法家加入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的人数约100人,其中一半人担任理事。2006年以来,“海漂”书法家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总人数约150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下。

  “海漂”书法家群体的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来沪,多数没有正规的专业书法机构供职,多数从事业余书法教学工作,只有少数人拥有上海户口(如知青子女)。这样的一群人组织结构松散,鲜有舒适的习字场地,也背负着生活的沉重压力,出于对书法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在宣纸上追逐“艺术之梦”。

  感恩上海给舞台

  2004年,上海首届“临摹与创作”展览便以开放的姿态吸收海漂书法新人参展,此后,凡是生活在上海的作者均可以参加上海书协举办的各类活动,从2006年开始,上海书协通过常务理事会议,同意吸收非沪籍优秀书法人才进入协会,给予了“海漂”书法家上海书协会员的身份。

  2010年,上海书协吸纳5位“海漂”人才进入上海书协理事会,其中包括现任上海青年书协主席张卫东、秘书长卢新元等人,卢新元还兼任着徐汇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卢新元坦言,他曾经是“北漂”,最在乎的是上海的朋友对他们的信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给人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来自安徽的“海漂”书法家方存双也承认,面对困难还愿意留在上海,是因为有很多吸引他们愿意扎根在这里的因素。“上海的文化环境是公平的、开放的,上海容纳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坚持就会有曙光

  上海书协副主席李静表示,我们让“海漂”书法家进来,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上海有家、有温暖、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上海书协能为“海漂”艺术人才做的是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能在书法艺术上展现自己的舞台。

  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表示,希望海漂艺术家为上海这座城市做出贡献,奋斗和努力是第一要务。上海书协也会尽量为“海漂”书法家们的艺术追求创造条件。

  上海文联副主席迟志刚指出,上海是一座平等包容的城市,是因为这里能够提供孵化的平台,供有才能的艺术工作者崭露头角。海漂书法家有坚持的心态,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有来自浙江的书法家郑翔宙等代表提到,希望居住地附近能找到一个安心习字的创作基地。上海文联党组书记宋妍表示,书法艺术是上海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感谢海漂书法家对上海书法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上海市文联有关方面会通过区县文联,与街道居委会加强联系,为“海漂”书法家牵线搭桥,促进他们服务社会、改善创作条件。

  座谈会上,文联和书协的领导还倾听了“海漂”书法家的其他心声,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迫切需求有了进一步了解,使上海书协能够更好服务“海漂”人才,服务广大会员,促进海派书法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市场资讯
   第A25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A26版:生活/市场资讯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海漂”书法家在上海成长迅速
从小剧场升级到大剧场
老舍文学奖差点被取消
刘诗诗:和张震演戏很舒服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8“海漂”书法家在上海成长迅速 2014-08-07 2 2014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