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一生都很喜欢戏剧。无论延安时代还是在西柏坡,就是动乱的“文革”中,他都要看戏。和许多戏剧演员成了好朋友,梅兰芳、周信芳、谭富英、马连良、李和曾、裴艳玲、常香玉等毛泽东都亲切接见,不但爱听这些名家的戏,还不时评论他(她)们的艺术,甚至不时有过商量改动戏名和唱词呢!毛泽东欣赏他们的艺术,也很尊重和关心他们。
毛泽东和现代京剧名家宋宝罗(1916- )的情谊就更是感人至深。宋宝罗6岁学艺,7岁就能登台为冯玉祥庆功大会演出,8岁便和氍毹上最负盛名的女老生孟小冬同台演出,可谓名副其实的“神童”了。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大江南北的京剧名家,可以说他在江南和武生泰斗盖叫天齐名。从1958年到1963年的6年时间里,宋竟为毛泽东演唱过四十多场戏。毛泽东对宋悲凉委婉、如泣如诉奚派加余派的演唱风格极为欣赏,宋也没想到新中国的这位开国领袖竟成为自己粉墨生涯中的一位知音。宋宝罗由于潜心修习过中国传统书画,指点他的又都是些名家,他和一般的京剧演员在文化修养上就有了不同。他修炼成了一门绝活:一边唱戏,一边可以挥毫入画,同时进行,惟妙惟肖,这是出宋氏看家私房戏,名唤《朱耷卖画》。
1962年冬,毛泽东又来到西子湖畔。12月26日凌晨,毛还未就寝,他的心绪特别好,那一天正是他的七十寿辰。毛泽东就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这出戏中的绝活,宋宝罗清唱演出了《朱耷卖画》。演这出戏,不但要求演员唱、作功夫俱佳,还要求演员有一手绝妙的丹青表演——能在演出中当场完成作画。
毛泽东很是高兴,看得很是入神。他先是坐在沙发上,一边抽烟一边用手轻轻击着节拍,待到宋边唱二黄原板边作画时,毛泽东突然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轻轻地走到宋的身边,想看他究竟在画写些什么。不到10分钟,一只英武豪迈的大公鸡已经立于青石之上,正高吭晨曲。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话称赞说:“落笔很准,画得好!你可题‘一唱雄鸡天下白’么?”宋宝罗忙换用小笔并题上款:“敬献给毛主席”六个字。将这幅画双手敬奉毛泽东,毛泽东很是欢悦连声说:“谢谢,谢谢!”将这幅画一直珍藏在中南海家中。
事后宋宝罗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正在握着大笔画鸡身的时候,无意中碰着了一下毛主席的身体,知道主席背着手正在仔细看我的画稿。我激动极了,不知何处神来之笔,大笔挥了几下,原来要唱六句或者八句才能将公鸡画好,这次有如神助一般,只唱了四句便画好了。”
正当宋宝罗艺术生涯进入巅峰时,十年动乱爆发了。他受到了不小冲击,开始还只是“三名三高”、“反动权威”等一般罪名,接着查出了他的“反动历史”,罪名升级。后来他为毛泽东等中央首长演出,竟也成为罪行了,名曰为:“把毒放到中国最高领导层那里,真是罪该万死!”毛泽东让他题写的“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画也成了“给伟大的社会主义抹黑”。1967年秋风肃杀黄叶飘零时,他被造反派头戴高帽、坐飞机,挨拳脚加棍棒,胸挂“反动戏剧权威、大戏霸”的大牌子关进了“牛棚”。
1970年夏,“文革”进入了第四年。毛泽东又一次来到杭州。林彪同党陈励耘向主席汇报浙江工作,听着听着,毛泽东突然打断问:“宋宝罗情况怎样?到哪里去了?”陈励耘吃一惊后,假装糊涂地说:“您的话我听不懂?!”毛泽东似乎对陈的所为已有所觉察,一板一眼不悦地说:“听不懂?!就是那个唱老生、会画大公鸡的宋宝罗!”陈看瞒不下去,支支吾吾地说:“他有严重的历史问题,他为大汉奸周佛海治过印。”是的,宋在15岁那年因青春倒嗓而暂时辍演后,曾一边坚持练功还一边静下身心苦练绘画、篆刻,勤学加悟性使他终成为绘画和治印的高手。他曾为当时许多京剧名家和大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陈半丁等治过印。甚至还和徐悲鸿大师合作过“春回大地”一幅画呢!“人家是手艺人么,能不给人治印?”毛泽东正色回答。听毛泽东这么一说,陈觉得事情不妙,忙补充又加重语调说:“他还给蒋介石演过戏,和蒋介石握过手,合过影!”这也确实是事实。宋在早年就艺名远扬,为许多当时的政界要人唱过堂会演出过。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双十节,从重庆飞回南京的蒋介石趾高气扬,忽然派人通知宋宝罗到总统府演出。历史竟是惊人地巧合,蒋介石点唱的和毛泽东14年后点唱过的剧目竟完全一样,也是一出名剧《二进宫》。生旦净三位主角铆足了劲地对唱,声情并茂让台下叫好和掌声不绝于耳。此次演出大获成功,蒋介石和宋美龄都上台与宋握手并合影。次日,当时的《中央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刊登了合照。“文革”中这些都被红卫兵和造反派倒腾出来,成为大罪状。毛泽东听了陈的汇报已很不耐烦,反驳道:“唱戏有什么关系?当时是蒋介石的天下,蒋要听戏,他敢不唱?那是逼出来的么!今天我叫他唱,他也不会不唱么!”毛泽东驳得陈哑口无言。毛泽东发话了,他不敢不办。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宋宝罗的三年“牛棚”之灾得以解脱。
2005年春节时,宋宝罗以34笔丹青画就了一幅大公鸡以此向全国人民喜庆鸡年,而且他91岁时仍能登场演出。如今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宝罗还健在,这位老人家真是中国国粹艺术传奇人物和熠熠闪光的国家瑰宝。
二〇一四年荷月于京城苹花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