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神奇黑地膜除草
“基地自2008年底建园以来,从未使用过一次除草剂,从未使用过一滴化肥。”采访中,崇明县林业站工程师卞黎霞的两个“从未”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要向果农‘传递’一种全新的理念,品质和产量固然重要,但安全更关键。”
很多果农听说示范基地不打除草剂、不使用化肥,都不信,跑到基地一看,却不得不信服。基地的果园里铺设着黑地膜,可别小看了这一层薄薄的塑料纸,有了它,杂草没法“沐浴”阳光,极难大规模生长。
不施化肥?果树的营养从何而来?卞黎霞揭开谜底:“示范基地的果树吃的是‘商品有机肥+绿肥’的营养餐。另外,果园修剪下来的残枝败叶在示范基地也是一宝,经过粉碎,并添加稻壳等农作物废料,充分发酵后再‘反哺’农田,不仅降低了肥料成本,而且减少了农作物废弃物的‘排放量’,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果园里还分布着100多个监控探头,果树从栽种、除草、施肥、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24小时、365天全程监控,市民随时可以登录崇明林业网(http://www.sh-cmly.com)查看示范基地的监控视频。正因为生产可溯源,示范基地的水果有一句响当当的广告词:“安全看得见。”
防治病虫害依靠“高科技”
种果树,最怕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果农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病虫害。”
示范基地里的孢子捕捉仪也很“神奇”。孢子捕捉仪可以在病虫害尚未爆发前捕捉到“蛛丝马迹”,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这些蛛丝马迹,预测病虫种类、数量和发生时间,进而做到“早知道、早干预、早预防”,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为防止鸟类啄食果实,示范基地还在布置防鸟网的同时,积极向空军基地借力,将部队使用的音频驱鸟系统引入果园,通过模拟鸟类天敌的叫声等方法,达到驱鸟目的。
目前,基地内已经引种成功的新品种有美国大红提葡萄、日本川中岛水蜜桃、徐香猕猴桃等,其中基地栽种的葡萄和桃还获得了上海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认证”。
为更好地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基地不仅定期为果农开展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走进果园现场讲授种植要领,还在县农委的支持下,与周边5户农民成立了上海崇林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崇林”牌商标。
特约通讯员 杜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