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连着几天带儿子去游泳池,让儿子跟小朋友们一起在小池子里玩水,自己在旁边的大池子里游泳。然后,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儿子跑来让爸爸去看:他已经会在水里游两下子了,而且告诉爸爸,他会在水里呼气,然后露出头来吸气。
我在他的微信里夸奖:天才!朋友不以为然:小孩不都是这样学会游泳的吗?
说起来也是,我们小时候还不都是这样:一帮孩子整个暑假都泡在水里,然后就会游泳了。无非是游得快一点、慢一点,好看一点、难看一点——我就属于比较慢、比较难看的那一种。
除了游泳,别的也大都是这样。打乒乓球是拿两片木板,甚至硬纸板,在桌子、在水泥台上开始的。大人下象棋,我们看着看着就摆开了棋盘,会让“象”迈开方步笃悠悠地跨过河去;经过一次又一次争吵,才算是弄明白了怎么“压马腿”。只有黑子白子的围棋就更简单了,听人讲了讲基本规则,几分钟之后就稀里糊涂地下了起来。
再往上推想,我们的父辈们、祖父辈们,小时候大抵也是如此。鲁迅不是有篇文章,就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吗?其实,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
可是,到了我们的孩子这里,怎么就变了呢?好像是天经地义似的,他们学什么都要去学习班,甚而至于就连怎么学习也有专门的学习班。——说来惭愧,儿子五岁多的时候,我就送他去学游泳,想让他从一开始就能游得快一点、好看一点。他倒是每次都玩得非常开心,教练抓着他的手脚都止不住他乱扑腾。结果,一个教程下来,教练教的是蛙泳,他学会的近乎狗刨,跟我当年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也确实有很多无奈:小孩子们天天凑在一起,一边玩一边学,在我们小时候都非常熟悉的这种场景,好像再也看不到了。
由此可以牵扯出很多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的。可以肯定的是,那种边玩边学的方式,会让孩子们更加开心——且慢,就连这句话也会有点争议,因为有位著名的专家曾经深有感慨地说,不要过于强调“快乐学习”,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不过,他说的是课堂上的学习,那是另一回事;这里说的是课外的学习,让孩子学会什么固然重要,让他们学得开心,也很有必要吧。
实际上,有些家长就是抱着让孩子玩一玩的心情去这些学习班的。有些学习班的广告就打着“边玩边学”的口号,因为他们知道,家长也知道,孩子的心里永远是更想着玩,至于学的东西,很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的。
可是,学习班毕竟是学习班,况且,也有很多家长就是希望孩子到那里能够多学一点呢。他们的想法很现实:既然是送来学习的,最好还是能看到效果。如果有机会,不用付出很大的代价,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又能学到一些东西,他们也会很乐意的吧。
那么,能不能想想办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呢?可以不带有什么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让他们在一起玩。那会让他们更加开心,或许也能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学习班里都学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