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来到“夏令热线”接听现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居住陋习影响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962121物业服务热线’受理的42560件诉求中,‘群租、乱停车、违法搭建、居改非’等10类问题的诉求近16276件,占到总数的38.2%,此外夏令季节中,乱扔垃圾、高空抛物、噪声扰邻等不文明居住行为的投诉也居高。”
刘海生带来的一连串数据表示,“居高不下”的小区顽症正在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而根据对12345、12319、962121热线的投诉分析,约有近50%的小区矛盾纠纷与不文明的居住行为和居住陋习有关。
“从统计数据和现状来看,仅仅依靠政府管理和行业监管力量很难有效解决”,刘海生表示,“日前‘夏令热线’开展‘文明居住大讨论’活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度非常高,我们注意到大家不但热议不文明行为,短短两周内还给出了约1200条建议,其中不乏可以吸收进我们管理方法和思路中的‘金点子’,比方说业主‘自治’和‘德治’。”
探索居住领域信用管理
他进一步表示,市房管局、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文明办正参照本市公共场所的“七不规范”,将研究制定和颁布实施居住生活领域的“行为规范”。同时,将探索把违法搭建、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群租、擅自“居改非”、拒交维修资金等违规违约的不文明居住行为纳入公民个人征信系统,探索建立公民居住领域的信用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今后做出不文明居住行为的业主,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申请户口、居住证或者办理贷款,都会因为诚信记录上的缺失,面临‘失信惩罚’,最终达到遏制不文明居住行为,培养良好居住习惯的目的。”
建橙色应急队对症治疗
断水、断电、漏水、设备故障,物业维修队却迟迟不来,居民怎能不“急、难、愁”?刘海生表示,仅7月上旬以来,962121和12345等热线接到的相关诉求中,市民集中反映“维修不及时”、“来得快,修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老旧小区的硬件先天不足、设施设备严重老化也是反复投诉的诱因。
为了做到“对症治疗”,市房管局今年开展“飞行督查”,并建立“橙色应急队伍”。他表示,市局专门建立督察队伍,定期不定期赴住宅小区,检查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状况,其中重点锁定夏令季节市民反映问题集中的区域和住宅小区进行督察。
“橙色应急队伍”则将做好托底保障,为各区县房屋应急维修中心配备科技含量较高的物业维修“诊断仪器”,培训、配备专业技能较高的应急维修人员。
当物业服务企业自身维修技术和能力无法解决市民群众报修问题时,由区县应急维修中心派出的“橙色部队”处理物业维修“疑难杂症”。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