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导盲犬,要拼爹拼智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最好还长一张大众脸。而想成为一只警犬,并不一定需要凶悍的外表,有时候警犬也需要萌萌哒。
有关导盲犬的话题,一直只是纸面热点,媒体热议要给予导盲犬能陪同主人出入地铁公交的自由,但其实导盲犬在中国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才不到70只,比野生大熊猫的数量(1700只)都少。
这是央视报道出的最新统计数据。相比之下,中国的盲人数量是1317万人,导盲犬数量只是其二十万分之一。如果把目光投向全球,导盲犬数量也比想象中少很多。即便在拥有导盲犬最多的美国,相比1000万的盲人人口,一万多只导盲犬仍显得很不足。
和导盲犬复杂的培训过程相比,挑选合适的犬种似乎更困难。收录在世界名犬录中的240种常见犬种,只有两种算得上合格。它们在接受培训后,还要面对接近40%的淘汰率,而想要成为军警犬则更不容易。
99%的常见犬种都不适合做导盲犬
想要成为导盲犬也是要拼爹的,一只合格的导盲犬,最重要的是基因。
首先,犬要足够聪明,最好是一教就会。在学习如“转弯”、“直走”、“停”等工作指令时,至多五次就能记牢,还要保证90%以上的服从率。这样一来,活泼可爱的雪纳瑞犬、忠诚不二的吉娃娃、梳着漂亮毛发的西施犬都因为智商太低而被淘汰。
可是,要想成为一只出色的导盲犬,又不能太聪明。比如“奥数班边班长”世界智商最高的边境牧羊犬也不会被考虑。太机灵的犬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反而不好控制。
导盲犬也是陪护犬,它们多数时候是盲人的“伴儿”。除了聪明,要足够温顺,骨子里不能有丝毫的攻击性。并不是所有的犬种都能“忍气吞声”,比如永远立着耳、虎视眈眈的杜宾犬,能置藏獒于死地、世界上最凶猛的高加索犬,虽然它们也是执行力强的工作好手,但因为有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所以也只能被淘汰。
作为导盲犬要温顺到什么程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标准。一个极端例子是,一只与导盲犬同种的医疗犬在被一名精神病儿童猛打头部时,没有丝毫反抗,只是蜷缩在角落等待医生救助。事情发生在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这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医疗用犬的医院。医院张医生告诉记者,“只是这段惨痛的经历让犬有了心理阴影,直到经历了半年的治疗后,才愿意重新陪伴患者”。
“中国喜欢逗狗的人多,‘不靠谱’的犬种很难保证一直跟在盲人身旁”,大连导盲犬基地驯导员王鑫告诉记者。所以,如果让“撒手没”的哈士奇做导盲犬,可以想见的情形是,盲人被扔在路旁,“城管队哈队长”跑去勾搭其他小伙伴没了踪影。
所以,踏实工作,对导盲犬来说也很重要。这还不算完,导盲犬也要看脸。先说工作需要。优秀的导盲犬要有标准的身材,肩高在50~60厘米之间,到盲人膝盖的位置,当遇到障碍物时,导盲犬能靠身体控制住盲人。那么,聪明温顺、娇小可人的贵宾也只能out了。
导盲犬最好还是“大众脸”,以便出入公共场所。德国牧羊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背”虽然在国外也可用作导盲犬,在国内却因为看上去有攻击性而不被考虑,因为同样原因没了机会的还有罗威纳。
其实这两种犬的凶相多半是打扮出来的,杜宾犬通常在两个月大小时做立耳手术,它和罗威纳还需要进行人工断尾手术来增加攻击性,尾巴截断后不可能再夹起尾巴表示“屈服”,所以只能冲上去撕咬。
经过一番苛刻的筛选,尚且算得上合格的只剩下两种犬,拉布拉多以及金毛。
其实只“学得快”一项,就把90%的常见犬种排除在外。根据世界犬业联合会发布的犬智商排名,只有前十名的犬才能达到90%的服从率。
虽然拉布拉多和金毛突出重围,它们本身作为导盲犬还有一定的缺陷。智商排名第四的金毛有些过于聪明,偶尔会耍耍小性子,不容易训练。拉布拉多容易兴奋又贪吃,缺乏稳定性。为此,大连导盲犬基地培育了新品种黄金拉拉,这家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从事导盲犬培育工作的基地,将纯种的拉布拉多和金毛杂交,从中挑选优质后代。王鑫告诉记者,“培训的新品种是为了弥补两者的不足,是天性更优质的导盲犬”。
平均培训一只导盲犬需花费12万元
即便经过严格筛选,又经历特殊培育,黄金拉拉若正式上岗,还要至少两年的培训。简单来说,就是要经过实习、培训、试用,然后才能上岗。
在犬出生的40~45天后,它先要被送到志愿者家庭寄养一年,这也是其导盲犬职业生涯的第一站,这就是实习期。在实习期,志愿者先要为犬立规矩,也要让它见世面。这其实很重要,王鑫告诉记者,“因为志愿者会带着狗遛弯儿,这比在基地中更容易碰到不同的人、狗和猫”。待到正式上岗时,不会因突发状况而不知所措。
一年结束,犬被重新送回基地接受培训。要想成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它要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掌握未来可能用到的所有技能,绕过障碍物、上下楼梯这都没什么,难的是过马路。
过马路的难点在于,它需要犬自己做出一些决定,而不是只是机械地服从主人。通常在路边时,人和导盲犬会先停住。盲人确定前方没车经过,会问导盲犬“走吗?”如果没车,导盲犬就带着盲人一起过街;如果有车,导盲犬会不动,等待盲人下一次问:“走吗?”
更难的是,一般情况下,导盲犬听到的“走吗”指令会是英文。因为英语是国际上统一的训练用语。
最难的是,“走吗?”和“走吧”两个指令只是音调差别,它需要自己仔细区分音调,不然很容易会以为主人命令它走。
不过在中国,导盲犬基本上听普通话。这也是因为盲人的英语水平有限,导盲犬常会被主人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英文指令搞得晕头转向。从2009年开始,基地不得不改用普通话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