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对供水单位监督管理、水质监管、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都有了明确要求。目前,上海饮用水监测点已达853个,覆盖出厂水、二次供水、末梢水等多个环节。
全市已有853个水质监测点
近年来,水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发,水污染事件也从以前的传统型生物污染转化为现代型的化学污染。据2009年中国环境公报,仅2009年,我国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71起,比2008年增加了26.7%,其中水污染事件80起,大气污染事件61起,分别占到总数的47%和36%。而在2008年到2012年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处置了23起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其中有17起是水污染事件,占到总数的73.9%。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郭常义说,为了应对突发的危机,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上海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也共同制定了《上海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2-2020年)》。目前,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饮用水监测点共计853个,涵盖了出厂水、二次供水、末梢水监测点等。
从业人员每年需体检一次
《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经2014年2月11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月14日由杨雄市长签发市政府第13号令予以公布,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医师应亮说,这是上海首部有关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就是为了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管理办法》规定对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现制现售饮用水经营单位的要求。各类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只有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并且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同时,要对供水设备以及周围的环境采取卫生防护和安全防范,并且要定期进行巡查、保养和维护,不能将生活饮用水管网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相连接,以免造成对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
集中式供水单位需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向卫生计生部门报送检测结果。
水箱每年至少清洗两次
相比原水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质更容易被污染。自来水出厂水质再好,一旦二次供水管理不到位,到用户家中的水质还是会受到影响,因此,二次供水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环节,包括主管部门,以及施工、验收各个环节都应有所规定。
根据《管理办法》,每年,二次供水储水设施,也就是通常上海市民所说的水箱,每半年至少要清洗、消毒一次。如果遇上高温、台风等因素导致二次供水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时,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要立即对水箱进行清洗、消毒。应亮说,每个季度,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都要按照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一次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业主公示。“业主如果发现二次供水水质疑似受到污染,可向业主委员会报告。必要时,业主委员会还有权要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进行水质检测。”
现制现售饮用水每日巡查
现制现售饮用水是一种通过水处理设备现场制作现场直接散装出售的饮用水。2001年起,这种饮用水设备投放到了沪上许多小区,发展十分迅速。
应亮说,针对现制现售饮用水的设备放置、安全管理等,《管理办法》也有了明确的规范规定。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放置要符合三个条件,包括底部必须距离地面10厘米以上;距离垃圾房(箱)、厕所、禽畜饲养、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直线距离必须在10米以上;设备所在区域必须有视频监控。“现制现售饮用水经营单位要对设备安全负责,每日都要对设备进行水质监测、巡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水质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本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许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