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非同寻常
“唐明宗的椅子有没有靠背?”“汉朝的葡萄和三国的桌子是不是穿越了?”“饿得饥肠辘辘是不是用词重复?”……近来,专家们对小学语文的吐槽有越来越猛之势,小学语文饱受批评。在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如果形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以后纠正将极为困难。于小学生而言,诸如语文课本等基础教材显然就是形成这种“第一印象”的重要来源,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出版物,其内容会被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
获得更好身心发展
作家叶开提出了一个现象,即到了初高中的年级,学生写的东西中逐步糅入了越来越多的见识,但作文水平反而不如小学生了。他说:“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存在偏差,固化的、教条式的内容,束缚学生的思想。”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家长从小就要培训孩子的阅读习惯,希望孩子回家首先闻到的不是肉香、饭香,而是书香。小学阶段可以多让孩子读一些幻想类、动物类的书籍,如果孩子喜欢,可以推荐一些侦探类的;到了初高中,就需要普及更多的文化历史类书籍。
在论坛上,由沪江网率先推出的以“学、赏、读、写、论”为核心的“大语文”课程,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著名教育家张孝纯曾论述说:“在我心中,‘大语文教育’似乎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到了今天,“大语文”概念更加丰满:大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因此“大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