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王蔚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历来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在即将推出的新高考方案中,语文又将面临怎样的变革呢?沪江网近日举办了一场名为“语文教育路在何方”的论坛,沪上知名语文教育及家庭教育专家,一同就语文教学的出路展开积极探讨。   

  第一印象非同寻常

  “唐明宗的椅子有没有靠背?”“汉朝的葡萄和三国的桌子是不是穿越了?”“饿得饥肠辘辘是不是用词重复?”……近来,专家们对小学语文的吐槽有越来越猛之势,小学语文饱受批评。在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如果形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以后纠正将极为困难。于小学生而言,诸如语文课本等基础教材显然就是形成这种“第一印象”的重要来源,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出版物,其内容会被学生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

  获得更好身心发展

  作家叶开提出了一个现象,即到了初高中的年级,学生写的东西中逐步糅入了越来越多的见识,但作文水平反而不如小学生了。他说:“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存在偏差,固化的、教条式的内容,束缚学生的思想。”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家长从小就要培训孩子的阅读习惯,希望孩子回家首先闻到的不是肉香、饭香,而是书香。小学阶段可以多让孩子读一些幻想类、动物类的书籍,如果孩子喜欢,可以推荐一些侦探类的;到了初高中,就需要普及更多的文化历史类书籍。

  在论坛上,由沪江网率先推出的以“学、赏、读、写、论”为核心的“大语文”课程,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著名教育家张孝纯曾论述说:“在我心中,‘大语文教育’似乎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到了今天,“大语文”概念更加丰满:大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因此“大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2014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3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科学咖啡馆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大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122个国家建459所孔子学院
语文学习最宝贵的是兴趣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教育万象B07“大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2014-08-20 2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