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兴镇牌坊村,邓小平的表弟淡文全早晨7点钟就出门了,他要去8公里外的思源广场,今天上午,《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一十周年》邮票在那里首发。
今天尽管没有官方组织的纪念仪式,但广安市民自发的纪念活动丰富多彩,万人吃寿桃、万人健身跑,“今天对广安来说,是个节日。”邓小平陈列馆副馆长刘松涛说。
邓小平故里景区,8时不到就早早迎来了各地的游客,景区内响彻《春天的故事》的旋律。
前来纪念邓小平的游客中,有二三十人统一穿着红T恤戴着小白帽,格外醒目。“我们都是来自陕西的知青,今天特意赶到小平同志的家乡,来给他老人家鞠个躬。”59岁的刘强来自宝鸡,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我是在田头劳动的时候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那个场景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恢复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感谢邓小平。”
除了知青,现场还有很多是在校的大学生,李波就读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家住成都的他昨天乘坐动车来到广安,“我是代表我母亲来的,她是老三届,现在卧病在床,听说邓小平纪念馆和缅怀馆对公众开放了,妈妈让我无论如何要来看看。”
上午9时30分,邓小平纪念馆缅怀厅,开始播放当天的第一场纪念短片,8分钟的视频,投影在环绕180度的屏幕上,逐次映出海和沙滩,屏幕下方的“海岸”上有一张藤椅,这是邓小平曾经使用过的实物。“我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当邓小平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响起,他一生三起三落的坎坷与艰险,他为中国未来画下的宏伟蓝图,都一一浮现眼前。大屏幕上,交替出现浦东陆家嘴、香港维多利亚湾等地的照片,似乎藤椅上的老人正准备去走一走、看一看……
缅怀馆的四周,投影着邓小平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要记住这些话,铭记并且行动是最好的怀念。”大学生李波说。
特派记者 程绩 (本报广安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