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军参演 促进合作
据俄新社报道,“和平使命-2014”堪称近年来上合组织投入武装力量较多的联合反恐演习之一,仅俄军就动员了接近一个团的官兵和120余件技术兵器,而中国则首次开放了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内蒙古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充当此番军演的场地,这对参加“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的各国官兵来说,是难得的接触和体验。
有意思的是,对于此番俄方带来参演的技术装备,一些西方媒体以揶揄的口气说“都是些苏联时代的产品”,但诺苏列夫强调俄军参演武器的选择体现了现代化条件下反恐作战的需要,“俄武装力量对技术兵器的基本评价依据首先是作战效能,而非所谓的‘先进技术’”。
诺苏列夫少将表示,俄方希望通过联演,培训更多具有反恐作战经验的军官,特别是希望与中方共同提高训练品质,增进合作与共识。俄罗斯《航空航天杂志》指出,纵观历年“和平使命“军演,对增进上合成员国友谊,特别是军队间的互信合作大有帮助,中俄两军更是在“联合反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2013年的联演中,两军首次实现联席会议机构混编和战役指挥作业,双方共同分析判断情况,定下统一作战决心,协同指挥实兵行动。这实际上打破了以往实兵行动两军界限分明、各自指挥所属部队行动的做法,从战术层面实现真正联合。
毫无疑问,这些成功经验肯定会在“和平使命-2014”演习中得到推广和深化,用诺苏列夫少将的话说,通过贴近实战的演训培养更多的“和平使命”人才。
应征入伍 参战受伤
再把关注焦点拉回到诺苏列夫本人,他出生于1964年11月8日,两岁时全家搬至别斯科尔布纳娅。父亲是一名参加过伟大卫国战争的红军老战士,退伍后在当地一家名为“祖国”的集体农庄当司机。
1972年,诺苏列夫进入别斯科尔布纳娅第11小学就读。据他自己说,从10岁起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跨马持枪的边防军人,这也许与家庭传统有很大关系,要知道诺苏列夫家族来自哥萨克部落,他的祖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名哥萨克骑兵打到过外喀尔巴阡山。
1982年,也就是在中学毕业前夕,诺苏列夫向有关部门递交了进入新西伯利亚高等军事指挥学校的申请报告和个人材料,可惜因为知识考试没能通过而落选。同年11月,诺苏列夫应征入伍,在伏尔加格勒州的一个水陆两栖运输车教导队担任驾驶员。1983年4月,他被派往阿富汗参战,在工兵营里担任水陆两栖车的驾驶员。在一次战斗中他们遭到“圣战者”的围攻,他本人身负重伤,不得不回国治疗。
1984年9月,诺苏列夫从乌里扬诺夫斯克高等坦克指挥学校毕业。1988年,诺苏列夫被派往苏联驻东德部队集群,担任坦克排长,1991年升任坦克连长,并很快晋升大尉军衔。1993年3月,诺苏列夫刚刚担任营参谋长,被俄罗斯接收的原苏联驻德部队集群宣布解散,数以万计的军人在毫无组织的情况下被调回国内,然后要么就地转业,要么被分配到没人想去的地方服役,诺苏列夫自愿前往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工作。
1996年,诺苏列夫被任命为近卫第20摩步师第182坦克团坦克营长,部队驻地在北高加索军区的伏尔加格勒,由于驻地离家乡不远,诺苏列夫终于可以经常回家。
征战车臣 屡立战功
1998年,诺苏列夫担任近卫第20摩步师独立第428坦克营营长,不久就晋升为中校。1999年9月,他率领该营前往车臣剿匪,战斗中他表现得非常英勇,特别是在解放哥萨克村庄和攻打格罗兹尼时表现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果断与能力,他开创性地将T-72B坦克和BMP-2步兵战车实施混编,利用不同武器系统对不同高度的敌方目标实施压制,剥夺车臣匪徒企图用单兵反装甲武器打近战的机会,既保存了有生力量,又取得丰硕的战果。
2000年3月,诺苏列夫被任命为近卫第242摩步团副团长。同年10月,他与所在团先后完成捷尔斯克、巴拉贡和松任斯克山谷的剿匪行动。2001年,诺苏列夫率领突击队在阿尔贡和维金斯克峡谷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03年,诺苏列夫被任命为第42摩步师近卫第70摩步团团长,晋升上校,驻扎在车臣。2004年,他被评为北高加索军区最优秀的团长。由于在车臣作战与服役期间表现勇敢,诺苏列夫被两次授予英勇勋章,一次战斗功勋奖章,一次为祖国献身勋章。
后来经过两次职务调整后,诺苏列夫开始担任第58集团军副参谋长,该集团军曾于2008年在南奥塞梯击退格鲁吉亚军队,诺苏列夫是指挥员之一。随后,诺苏列夫进入俄军总参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担任中央军区第473摩步兵专业培训中心主任,随后担任东部军区第29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副军长。
就在“和平使命-2014”演习前不久,根据俄总统普京的命令,诺苏列夫晋升为陆军少将。 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