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比赛的演讲水平要逊色于朗诵,演讲水平亟待提高。相比朗诵,演讲的表达能力普遍不足,关键还是对什么是演讲,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有人就曾问我,演讲的“演”,不就是表演的“演”吗?可见,大家对这两个“演”还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从现场评判来看,演讲多以业绩报告为主,显得有些单调,演讲的形式也不够生动。演讲者比较多地是在讲自己的工作业绩。有讲社区和谐建设的,有讲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有讲街道好干部的,也有讲学校好老师的,总之多与工作有关,可总觉得少了些演讲的目标诉求。
但是有些演讲者鲜活生动的真实故事,还是深深地折服了评委和观众。浦东的社区志愿者、松江的年轻警察等都给我很大的震撼。这当中有很多故事都是令人感动,让人顿生敬佩之情,如果演讲的能力再提高一点,演讲的效果就会更好。
初赛需要全市发动推广,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但却是宣传普及面最大,效果最好的阶段,如果在计划上把这个阶段的工作做细、做深,可能朗诵与演讲的推广宣传就会更加深入。我们也可以在初赛就深入街道将知识讲座和选手辅导结合起来,将专业指导和业余爱好之间的差距缩短到最小距离,真正通过市民文化节,满足广大市民喜爱语言艺术的热情。 朱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