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淘宝,我在这个小县城生活,我把画卖给谁,谁又能知道我”,蜷缩着身子成骨不全的女画家,身在四川德阳,靠工笔画养活了自己;“以前我住在玉树的感觉,离外面的世界比较陌生和遥远”,青海卖家说现在只要有个手机,他就随时可以“面对全世界的消费者”;“遂昌就是一个淘宝县”,偏于浙江西南的小城,有超过6000人正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不仅大批年轻人正回乡创业,连年迈的老伯也在网上开店卖邮票,“一共有20万枚,差评我没有”,很是骄傲……
如果这阿里巴巴上市的宣传片里,祖国辽阔的风光和小镇淳朴的模样,还不足以证明淘宝已经帮助“一些小的生意人和他们的客户”找到了彼此,并且按照他们独特的需求来开展业务的话,那此时此刻“双十一”三分钟破10亿元的速度,或许足够证明,这家全球市值第二的互联网企业的确改变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模式,甚至让“阿里巴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马云说,创业十五年,走过了一段不短的旅程,“但我们从未丢失过‘客户第一’的理念”。虽然贴着马云头像的“成功学著作”遍布大小机场的书店,但我相信,“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样拙朴的信念,才是支撑淘宝、支付宝和余额宝们一路壮大发展的根基,当然是在新技术的帮助下。
就好像,曾经火红火热的微博,让普通人得以无间地参与到足够宏大的社会命题或者娱乐话题的探讨中来;就好像,“苹果”的长销,是因为乔布斯早早深刻地理解了消费者在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并顺应了这种需求;就好像,“互联网思维”于媒体,该是提供给读者更精准更迅捷,也更符合他们阅读习惯的内容。
深刻或者深度,也许已不如“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来得直抵人心。把马云的一句话,送给惊惶忐忑中的传统媒体,“今天很不易,明天更加困难,但是未来是无限美好的”,如果我们也能秉承“与人方便”的理念,技术的更迭或许就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