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才子
董鼎山
  董鼎山

  那天,陈致女士来访,带来她与画家朱晨光合编的纪念朱兄一生成就的精美画册。晨光活跃于纽约国际文艺界,是我的多年知友。他如此细心,知道我妻喜欢中国菜,特地叮嘱陈致女士带来几碟佳肴。这样的关怀特别引起我的感动。不过,我的兴趣还是这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印行的、附有朱兄介绍中国艺术与艺人论文的厚厚画册。这本取名为《艺术架起友谊之桥:朱晨光中美文化交流30年照片回忆录》的著作,最珍贵处是他历年所集的数百张与中美友人相聚的照片,与他的艺术品展览。

  我与晨光交友已30年余,初次相识时他任《美洲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记得初次相聚时他就送我剪纸艺术品,特别引起我妻喜爱。此后我们经常相聚,在他招待国际以及来自中国的作家艺人时,我经常应邀参加。现在我到了老年,看到影集中有许多老友如秦松、唐德刚、韩素音、程及、冯亦代、卞之琳、陈逸飞、姚庆章等都已相继去世,很起感慨,特别觉得更要珍惜当前尚在世的老友。

  朱晨光出生扬州,素有“扬州才子”之称,他的一生成就不能完全包含在这本厚厚的图集中。他对剪纸、版画、彩墨画与油画均有研究。我记得30年前看到他在纽约著名的13电视台艺术藏品拍卖节目受到当时著名主播罗勃特·麦克尼尔的推荐,特别觉得惊喜。这档节目立时引起美国收藏家注意,朱晨光扬名美国,而且作品也售出高价。1988年时,盛名之下他创建了以弘扬中国文化艺术与中美文化交流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吸引了中美文化界人士。

  除了经常展览他的作品以外,晨光也不断应邀赴中国著名大学艺术系讲学。陈致女士吿诉我,他已在故乡扬州设立了“朱晨光艺术馆”,令我兴奋,但我想已没有机会去扬州参观他的个人艺术馆了。

  细细翻阅这本图集,发现我在纽约的文艺界朋友们都一一在内,还有许多自大陆来访的文艺界人士,如音乐家王洛宾,诗人艾青、卞之琳,作家王蒙,画家吴作人、关山月等,分外亲切。这些照片也令我想到上世纪80年代纽约文艺界的活动。我们经常在林缉光兄办的“一碟盐”餐馆相聚,有时则在姚庆章夫妇苏荷区的“QH HO SO”菜馆。两位餐馆主人不免作东。我回想起来,30年前年纪尚轻,那是我在纽约生活最愉快的一段时期。现在看了晨光兄收集的数百张照片,更觉亲切。

  我不必在这里赘述朱晨光的多年荣誉,这些珍贵照片不但令我重历了当年丰富的精神生活,也令我更加珍视可贵的友谊。

  最近,晨光艺术创作60年的美术画册,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我向他表示祝贺,晨光比我年轻,尚有很多时间,为国际艺术交流做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读者之声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化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健康园
   第B02版:养生/健康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红色的滩涂
扬州才子
美甲小舞娘
桂林行
容纳
英领馆的广玉兰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扬州才子 2014-11-24 2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