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许多当父母的生怕孩子受凉,给孩子穿上许多衣服,用心良苦,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因为“捂”过了头(即所谓的“防范过度”),反而感冒生病。
秋冬的天气是逐日变凉的,即使在深秋,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维持在10-20℃,这就是通常说的“凉而不寒”的温度。此时,若过多地穿上衣服,身体与“凉”接触太少,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调节体温的能力就下降,人体的抗寒能力随之下降,这就很难适应以后日渐寒冷的气候,所以适当地少穿一点衣服,“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从孩子的角度说,因为天性好动,早晨上学时,给孩子穿许多衣服,到了中午,因气温升高、孩子活动导致身体发热、出汗,而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很少能做到适时、适宜地减衣,常常因贴身衣服湿透或过多地脱掉外衣而诱发感冒。
秋冬时节,有些经历过耐寒锻炼、体质较好、耐寒能力较强的大孩子,可以穿得少一点。如果年龄较小或体质较弱的孩子也盲目仿效,最有可能的结果便是感冒生病。此外,深秋和初冬,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如果最高温度已降到10℃左右了,还是要注意孩子防寒防感冒。
家长应清楚秋冬时节的气候规律:一方面,是气温日较差较大,也就是说,在同一天中,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另一方面,秋冬时节,冷空气活动最为活跃,每次冷空气的入侵,都会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前几天与后几天,甚至相邻两天之间,温差也常常大得惊人。家长应注意这些气候因素,还可根据天气预报中的“穿衣指数”来参考决定孩子的衣着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