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简称慢阻肺,俗称老慢支,是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为特征,有些患者无咳痰喘,但呼吸费力。
慢阻肺的发生与加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之外,环境因素特别重要。环境因素主要有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户外和室内的空气污染、感染等四种。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年下降率较快,吸烟量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吸烟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数多于非吸烟者。此外,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慢阻肺发病。同样是吸烟者,即使吸烟的情况相似,人群发生慢阻肺的比率不尽相同,说明人体本身的呼吸功能存在差异。有一部分患者的慢阻肺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病,受外来刺激影响会急性发作。
秋冬季是慢阻肺患者发病的高危时段。原因有二,一是秋冬气温急剧下降,慢阻肺患者就容易症状加重;二是当前的空气污染严重,秋冬多雾霾天,也容易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因此,患者要重视长期坚持用药,不可间断用药,不可随意停药,力求减少发作频次,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能药物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
黄绍光教授强调,慢阻肺急性加重有办法可以挽救,但是每次发作后病情就逐步加重。一旦患上慢阻肺,肺功能的损伤缓慢而不可逆。患者要认识到,慢阻肺的治疗目标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不要奢望肺功能恢复正常。
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而且坚持锻炼、增进体能不仅能缓解慢阻肺患者气喘、胸闷的症状,还能预防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对患者是有益的。但患者需谨记量力而为,循序渐进,选用合适的辅助方法帮助锻炼,长期如此才能增加体能、减轻气促。 乔闳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