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过大,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胸痛症状。不明病因的胸痛,往往是疾病通过身体反映出的“信号”,它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有可能是呼吸、消化系统等不同疾病引发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通过神经的传导扩散到胸部引起的牵涉性疼痛。总之,胸痛的原因很多,危害性也不一而足,大的足以瞬间致人死亡,小的或许数十年反反复复,虽然影响生活质量,却无进一步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的中老年朋友,到底该如何区分胸痛的性质,及时就医、正确就诊呢?
一种痛 多种病 确诊难
胸痛是临床上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指征,然而由于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靠患者本人来完成预诊显然有点过于牵强。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引发的胸痛,大多在胸骨后,波及心前区或横贯前胸,界限模糊,而且常常放射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及下颌部,有些人还会伴有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再比如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为剧烈的撕裂样、刀割样的突然疼痛,可放射到前胸、后背、颈、臂部,并可向腹部、下肢放射。动脉瘤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直到夹层动脉瘤穿破后才自行缓解,出现的腹部疼痛易与急腹症相混淆,只是较少呈现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
除此之外,其他外伤、炎症、肿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组织损伤,刺激肋间神经,膈神经,脊神经后根和迷走神经分布在食管,支气管,肺脏,胸膜,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末梢,均可引起胸痛。
总而言之,引发胸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只有经过系统化的诊断和检查,才能明确病情,正确施治。
进错门 看错病 耽误治疗
如今的三级医院越建越大,门诊越来越细化,想要看对病却越来越难。不少患者站在门诊大厅犹豫半天,最后还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该挂哪一科。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医院各个科室乱撞,挂错号、走错科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治疗时机。
为此,专家郑重提醒以下四种人群:1.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2.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3. 劳累后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者;4. 男性,饮酒吸烟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时,应优先考虑到心血管内科就诊,排除急、重、危的病情可能。比如,上文提到的心肌梗死引起的持续性胸痛,动脉夹层引起的胸痛,肺栓塞引起的急症,如不及时就近采取治疗,往往易导致猝死。
目前,国内有不少专业性的心胸医院,采用的都是国际标准的诊断流程,配合先进的检查仪器和设备,对于胸痛的危重症患者,基本能做到检查一个,确诊一个,最大限度地实现医学人文关怀。
胸痛专家门诊 关注急重危患者
针对胸痛这个特殊医疗领域,新民健康为何建议大家去看专家门诊?首先是因为胸痛领域的专家更专业,经验更丰富;第二,更大程度上避免误诊。只有找出真正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消除病根。胸痛患者经过专家初步诊断后,进行有的放矢的地深化检查和分析,否则容易走弯路,费时费力又耽误疾病治疗。
专家格外关注并迅速判断出那些危险性极高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患者。这些疾病发病快、变化快,若不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患者将面临猝死的危险,而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决策和处理将影响患者的预后。
【胸痛专家介绍】
张雅君 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心血管专业。原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特需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远程医疗学会心脏监护委员会专家委员。参加国家九五高血压课题研究,完成先心病、冠心病研究的多项课题,多次获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
王汉民 主任医师,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担任多届长宁区医学会副理事长兼内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会员。从事心内科工作50年,对胸痛、胸闷、心悸、气促等心内科有关病症,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张淑华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学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医学会委员,曾担任上海市门急诊管理学会委员、上海市急诊学会委员。从事心血管专业二十多年,有丰富的临床医疗工作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与治疗。
新民专家预约咨询热线:021-6247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