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文明在心,才能安全出行
纪 玉
  纪 玉

  今天,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

  每年“全国交通安全日”,都会有一个活动主题。今年的主题是“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所谓“七类违法”,指的是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这段时间,公安交管部门正在针对突出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严查之下,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大概会收敛一些,但保持长效,让文明出行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选择,才是我们真正期盼看到的。处罚是手段,安全是目的。提高违法成本,是为了让人对违法的后果有所忌惮,从而做出遵守法规才最有利于自己的“理性”选择。然而,要提升道路安全系数,仅靠严查是不够的,关键还是每个人都提升遵守规则、文明出行的“自律”意识。其实,严查也是一种以“他律”来促使“自律”的手段。

  “自律”的一开始往往是痛苦的,因为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在形成“自律”的过程中遭遇“他律”,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然而,一旦“自律”形成,并把遵守规则、文明出行的意识外化为行动,自己和他人就会拥有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一个无视规则的道路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危机丛生,行驶或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心生焦虑,看似自由,实际上是最大的不自由;一个绝大多数人都自觉守法、文明礼让的道路环境,才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安全与从容,看似不自由,实际上是有了更多的自由。

  比如,在道路使用上,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但行人行走在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穿梭于机动车流中,机动车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情形,并不少见。这是自由吗?当然不是。不仅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遭遇人身伤害、财产损失,而且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产生摩擦乃至冲突的可能性,社会氛围恶化,戾气积聚。

  2011年,公安部最初设立“交通安全日”时,相关负责人就提供了一组数据: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在7万左右,受伤人数约3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现在,全国机动车超过2.6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近3亿,公路交通里程达到435万公里,驾驶人数量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一,机动车增长速度世界第一。我国已经快速进入汽车社会,如果汽车文明、道路文明程度不能同步提升,其中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道路安全文明,人人都有一份责任。如果只要求他人尽责,对自己“宽容”,就很难看到进步;不如从自己做起,点滴力量才可能累积成巨大改变。我们常说“小手拉大手”,孩子的规则意识反而比大人强,这难道不令成年人汗颜吗?诚然,道路规划、交通执法永远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而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才是道路安全文明的基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新民健康
   第A16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7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文化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目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文明在心,才能安全出行
最深不过最清的蓝
重拾爱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你吃得太少啦”
从买抄书纸说到“和纸”申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文明在心,才能安全出行 2014-12-02 2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