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重拾爱意
左 妍
  左 妍

  伦敦街头向来有三种红色闻名于世:巴士、邮筒和电话亭。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昔日拉风的电话亭逐渐面临“留着没用、拆了可惜”的尴尬处境。最近,两名22岁的年轻创业者将电话亭漆成象征环保的绿色,取名为Solarbox,并在顶上装了太阳能电板,改造成了一座手机充电站。此举让电话亭找到了新的生存意义,即将再次成为人们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老物件被新产品取代,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飞机的更新换代也是司空见惯。美国有一位建筑师,历时一年半,将一架被淘汰的波音747飞机改造成一所豪宅。屋顶是机翼,机头改成了冥想屋,厨房则来自机身,让人感觉无比奢华。美国每年要淘汰掉大批飞机,如何将那些金属器材再次利用,成为设计者买下飞机造屋的初衷。虽然这种改建并不多,但从长远来看,它对环境保护和旧物的再利用有着不言而喻的价值。

  这种“升级利用(upcycling)”相比“循环利用(recycling)”来说,显得更为环保。因为“循环利用”是对废弃老旧物品进行回收加工使之变回原材料,但“升级利用”并不改变废弃老旧物品的性质,而是根据其材料特性、结构、颜色等特征进行再设计,形成新的产品并赋予新的功能,在理论上能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节省物料加工过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环境更有价值。

  老旧物品的升级利用,是近年来各领域的潮流所在。老物件既维持了原有的样貌和尊严,又因为融入了新的元素和功能而获得新生,等于得到了一个重新被爱和被需要的机会。正如一些国产老品牌,近年来纷纷进行了时尚化升级,以崭新的姿态迎战市场,焕发第二春,既叫好又叫座;再比如,不少被视为权威的老牌传统媒体,也奋不顾身地投入新形势的改革洪流,展现新活力。

  其实,不管旧物还是老牌,为了适应新时代和市场,大多需要再设计、再创造与转型。也许本质依旧,面貌却焕然一新,依然能承载内心深处的情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新民健康
   第A16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7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1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0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文化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目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文明在心,才能安全出行
最深不过最清的蓝
重拾爱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你吃得太少啦”
从买抄书纸说到“和纸”申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重拾爱意 2014-12-02 2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