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一缕灯光从老街上一家不起眼的羊肉馆里透出。店员们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木桶内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多年来,店家坚持用木桶炖煮羊肉。为了迎接最早一批食客的到来,羊肉已经煮了将近3个钟头。
凌晨3时半,店内就迎来了第一位食客。今年48岁的陆雪文,称早起吃羊肉的习惯已有20年了。因为是老食客,店老板顺手从锅里扯出一块羊排,落座后的陆雪文一边慢悠悠地吃着,一边取瓶倒上了3两“双沟大曲”,就消磨起这一大早的辰光。
凌晨4时,附近八字桥村、井凌桥村、大庙村的食客都已陆续赶来,很快,外间堂屋的桌上就已坐满。食客们都不需点菜,摆上桌的,照例是“老三样”,一小碟烂糊羊肉,一碗羊汤,再加一份羊肉面,热腾腾的,总共才12元;这时,自然,都少不了再斟一杯小酒。这里羊肉的吃法跟别家不同:只蘸一小碟盐,就品出了羊肉的原味鲜香,很少有人蘸酱油;天冷时,一碗羊汤下肚,浑身舒服了许多。
清晨5时,每桌的食客已换了两拨。这时老街还没苏醒,天色蒙蒙亮,陆雪文告诉记者,吃完这一顿,他还要再回去睡个回笼觉。
本报记者 朱全弟 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