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生活杂拌儿~~~
生活杂拌儿~~~
生活杂拌儿~~~
生活杂拌儿~~~
生活杂拌儿~~~
生活杂拌儿~~~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杂拌儿
被幼儿园统一的家长
陈方
  陈方

  傍晚去幼儿园接小家伙,老师说,幼儿园周末要开运动会,有关事项晚上会在微信家长群里通知。

  通知很简单,第一,希望家长积极参与;第二,希望班里的孩子能统一一下服装。第一个,家长们都没意见。但讨论到服装问题时,我成了那个另类的人。

  其他家长都在讨论给孩子买什么样的运动服,有家长更热心,直接把淘宝店的网址发过来……我在群里敲了几个字,“老师,项目我参加,衣服我就不买了。”这几个字发出后,群里沉寂了几秒,然后有家长问,别的孩子都买啊。我强调我的立场:老师只是建议,不是说一定要买,所以我不买了。

  买一套运动服花不了多少钱,我只是不喜欢这样的形式。运动会只开两个小时,为了这两个小时的“游戏”,一群三四岁的小孩子就必须穿成一模一样?那么活泼的年纪,那么自由的时光,为什么一定要被统一?几年之后当他们步入小学,同样的校服甚至同样的发型,他们即将开始不得不被统一的人生,在还能自由绽放的时光里,为什么要规制他们?

  后来,我和一位同事交流这件事情,同事说小事一桩干嘛较真。我没有较真的意思,只是隐隐地感觉“悲哀”,“悲哀”的其实还是家长们的热情。与其说孩子们被统一了服装,倒不如说是家长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主动选择了被统一。除了有为班级荣誉感着想的因素外,很多家长可能还是因为“不愿意让老师不高兴”。无论老师的提议是否合理是否有必要,在“不能让老师不高兴”的意志支配下,他们主动选择了配合,配合的热情甚至超过老师的想象。

  大概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很少有家长会去质疑老师。在大多数家长眼里,质疑或者不配合老师,就意味着“老师会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舍得付出,这种付出不仅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我听同事讲,有的小学为了强调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主动性,有时会建议家长到学校参加大扫除,有的家长即便再忙,也会放下工作去为学校服务。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刊登一篇文章说,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文章举例,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的学生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文章虽然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对学校对老师保有的质疑能力和勇气。相比之下,中国的许多家长对学校对老师都抱着一种近乎“谄媚”的姿态。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中国教育失败,但实际上,这种失败与大多数家长不具备独立人格有很大关系。你可以说现实不允许你做太多质疑,我也不是鼓动家长去挑学校毛病,而是希望家长不要总抱着“一切为孩子好”的心态,一味顺从学校未必合理的安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早教沙龙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治超”要务还在于简政放权
沉默是金
卖“身”
乘客矫情还是航空公司任性
汽车小学
被幼儿园统一的家长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被幼儿园统一的家长 2014-12-03 2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