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2015年01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征医院紧急动员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
6位专家将女学生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王蔚
■ 长征医院医生护士全力抢救伤员 通讯员 金宇欣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1月1日凌晨0时15分,我院收治了首位伤员,同时获悉将会有大批伤员随后到达,全院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院长郑兴东昨天下午对记者说,在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该院迅速抽调全院二线值班医生与待班护士火速支援,并紧急动员急救科、骨科、脑外科、胸心外科等30名专家共百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抢救工作。

  下班医生紧急集合

  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与应急预案在长征医院迅速开启。院领导第一时间指令CT、超声、心电图、检验等辅助科室开辟专窗。专家教授对批量送至的伤员展开检伤、畅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CT检查等,对重伤员实施多学科会诊。一名22岁的女大学生伤员被送进长征医院,诊断为创伤性窒息、双肺严重挫伤,生命垂危。急救科主任林兆奋、胸外科主任赵学维等6位专家联合救治,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42名刚下夜班的护士还未脱下工作服,又紧急集合奔向抢救室。有位护士在接到命令后,连睡衣都来不及换下,直接套了件大衣就奔赴医院。夜班医生护士原定晚上12时下班,但他们却一直奋战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才得以喘口气。

  亮出身份现场抢救

  “那里需要我,我也只有在那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长征医院医生小施回忆说:“31日晚最终处理完所有报告已近23时,我和同事也前往外滩跨年。原本一切都那么美好,正顺着人群慢慢往北挪时,突然从后方传来喧闹,接着就看到警察和几个人往前挤,感觉像带着伤员的样子。等走近一看才发现路障后躺了一个人,有警察正在做胸外按压。于是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向警察表明身份后进入了围栏。由于光线缘故看不清脸色及瞳孔,但呼吸和颈动脉搏动已经无法探及。抱有一丝希望,我们把伤员抱上一辆可能是临时征用的面包车,在两名警察的陪同下向医院疾驰,后来又加入了一辆警车开道。一路上我和同事还有一名警察轮流做心肺复苏,另一名警察随时与外界联系,中途我还给值夜班的同事打电话让他通知预检准备接人,当时是1日的0时15分。” 

  保障充分救治高效

  截至1月1日凌晨4时,长征医院共收治18名伤员,年纪最大的26岁、最小的17岁。目前,该院正式收治10名,留观1名,7名轻伤员已经医学处理和观察后离院。6名重伤员中有3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收治的伤员以女性居多,伤情以创伤性窒息、四肢软组织挫伤、上腹部挤压伤为主。

  郑兴东院长说,在救治过程中,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赵克实上将,政委刘源上将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长征医院还充分发挥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的组织优势,依据批量伤员救治的客观规律,做好检诊分类、分类救治,使得抢救工作高效有序。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第A03版: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第A04版: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民资讯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文化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广告
6位专家将女学生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抽调8名专家对伤员开展心理干预
复旦大学确认1名学生遇难
上海保险业开启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特别报道A026位专家将女学生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2015-01-02 2 2015年01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