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康复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晴环保”跟抑郁说再见
虞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在大多数成年人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年华里,备受困扰、掠夺他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疾病,不是艾滋病,不是心脏病,也不是癌症,而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风险正在世界各地上升,其中最常见的是抑郁、焦虑,在校大学生是遭遇焦虑、抑郁困扰的高危人群。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骆艳丽副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在校大学生普及抑郁方面健康知识和压力应对技巧时指出,大学生群体需重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找到正确的疏导途径,有效应对压力,做好“心晴环保”。

  抑郁主要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悲观、自责、冷漠、孤独无助,自我评价降低,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缺乏人际交往的欲望等。

  骆艳丽副教授指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同时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程度高于一般人群。上海体院曾对上海10所高校千余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其中20%为轻度抑郁,7%为中度抑郁,2%的大学生存在重度抑郁。有调查还发现,大学高年级学生同时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而严重的抑郁症如果不采取心理干预和治疗,很容易引起极端行为,导致严重后果。近期发表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显示,抑郁情绪和极端行为可以传染,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

  在面对学业竞争、考研、找工作等多重压力的夹击下,高年级大学生的情绪更加矛盾和复杂,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问题。骆艳丽副教授认为,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于抑郁中不能自拔,且讳疾忌医。大学生要摆正自己对抑郁的认识,明白焦虑、抑郁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要勇敢地面对。与此同时,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运动休闲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多跟朋友、家人倾诉,帮助自己排解心理阴霾,保持“心晴环保”。但是,对于面临严重的压力无法自我排解或抑郁症状严重,那就需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虞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健康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冠心病放置支架后如何健康管理
“心晴环保”跟抑郁说再见
进补遭遇消化不良要分清病源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康复B03“心晴环保”跟抑郁说再见 2015-01-05 2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