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建造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居民住宅区,生活在此的4000多位居民绝大部分是复旦大学的退休教职员工,“这里是虹口文化层次最高的小区之一。”刘鸿亮说道。
“他们在社区内外普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办事经验比较丰富,有的热心公益活动,还有的处事比较公道,这些是推动社区治理、实行居民自治的优势所在”。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这些知识分子参与社区共治的积极性,是小区党总支近年来一直着力思考的问题。
和其他小区一样,停车难、老年人用餐等问题,也长期困扰着这里的居民。今年,小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组织抓整改,建章立制,“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逐渐浮出水面,由12名老教授组成的“老教授议事会”在党总支的邀集下成立了,并且公推复旦历史系余子道教授为召集人。“议事会”是一个咨询、参谋、顾问性质的协商组织,在党总支领导下,配合居委会开展工作,宗旨是议民事、传民意、出主意、当参谋、共同推进小区治理。
近年来,小区停车问题日渐突出:绿化带、通道上,随处可见随意停放的车辆,不仅绿化屡遭损坏,更堵住了“生命通道”,急救车、消防车无法进入。不久前小区进行综合改造,老教授们动起了脑筋:如何利用这次机会,缓解停车难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呢?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前提下,老教授们将学术研究上的“韧劲”运用到了小区管理中,把“停车难”当做“课题”来研究:有的老教授连续在小区门口“蹲点”,一一记录进出车辆,将“车辆保有量”、“混乱原因”等情况摸“清爽”;有的老教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重新规划设计停车位,最终实现了“不破坏一棵树”前提下的合理配置。现如今,车辆停放整齐、交汇自由,“生命通道”通畅,“停车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居民们也对“老教授议事会”的智慧和效率称赞不已。
居民表示,依托“老教授议事会”这一平台,老教授们的聪明才智在社区治理中得以续航。老教授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正能量。通讯员 沈春琛 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