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麒艺流芳·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主题晚会今晚举行
~~~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主题晚会今晚举行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剧麒派永流传
菊坛奇葩长流芳
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主题晚会今晚举行
王剑虹
■ 陈少云在《成败萧何》中扮演萧何
■ 周信芳主演《四进士》
■ 周信芳在《明末遗恨》中的扮相
  “麒艺流芳——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主题晚会今晚将在逸夫舞台举行,系列纪念演出由此拉开帷幕。在此后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将举行纪念演出、研讨会、《周信芳全集》首发式、麒派京剧电影观摩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由周信芳创造的麒派不仅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更影响到了其他艺术领域。为传承麒派艺术,上海曾从上世纪80年代起相继举办了三次麒派艺术培训班,2010年还推出了“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以让广大戏迷与观众能持续不断地欣赏到麒派艺术的精彩与奇妙。在此次纪念演出中亮相的中青年演员,大部分都得益于这一系列的培训。

  麒门盛会

  今年是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京剧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等机构联合承办。演出汇聚了全国各地大部分麒派传人,堪称“麒门盛会”。今晚的主题晚会汇聚了参加此次演出的所有麒派传人。而接下来几天的演出将推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麒派剧目,其中既有《追韩信》《徐策跑城》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折子戏,也有《斩经堂》《义责王魁》等目前演出并不多的麒派特色剧目。资料显示,周信芳曾演出过600多出戏,其中新编戏占三分之二,这次演出也包括周信芳创排的新编剧目《明末遗恨》的片断等。

  周信芳在艺术上颇多创新,甚至不拘泥于行当,很多大家都演出的剧目在他演来也别具一格。这次纪念演出中的《秦香莲》,由当今京剧舞台上的麒派“掌门人”陈少云依据麒派特色一人分饰王延龄和包公两个角色,极具特色。无独有偶,湖北省京剧院这次也带来了一台同样别致的麒派剧目《楚汉春秋》,该剧是在《追韩信》和《霸王别姬》这两出经典剧目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创作,由麒派传人裴咏杰在剧中分饰萧何和霸王两个角色。据介绍,虽然根据现有资料,周信芳并没有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过霸王一角,但15岁就拜在其门下的高百岁却曾在《鸿门宴》中扮演过霸王项羽一角,所以这次《楚汉春秋》中由麒派老生扮演霸王亦算是“有根有据”了。

  影响广泛

  麒派曾经是风靡大江南北的流派,得周信芳亲授的麒派弟子为数众多,私淑者更是数不胜数。麒门中曾有“十大弟子”之说,其中很多都是各剧团的头牌演员。除“十大弟子”外,著名的麒派演员还有孙鹏志、小王桂卿、陈鹤昆、李桐森、钱麟童等一大批。可以说,当年麒派老生在南方的老生演员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939年,上海京剧界为难民筹款,举办了两场义演,号称“文武老生总动员”,其中《鸿门宴》与《追韩信》两出戏的主要角色几乎全是麒派弟子。新中国成立后,周信芳又收了15位学生,其中包括李少春、李和曾、童祥苓、沈金波等。其中不乏“京朝派”与“关外派”的著名演员。

  除了京剧老生,其他行当受麒派艺术影响的演员也为数不少,于是有了麒派花旦、麒派武生之类的称号。麒派的影响还不局限于京剧,金山、赵丹、邵滨孙、马麒童等电影、沪剧、淮剧等艺术门类的著名演员也都受到周信芳的影响。金山、赵丹等都曾撰文表达对麒派艺术的欣赏,赵丹在文中曾坦言:“有一个时期,我在话剧演出的表现上,不但受着信芳先生的影响,甚至还摹拟过他的一些动作和节奏。”作为沪剧邵派的创始人,邵滨孙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正式拜在了周信芳门下,并因此改变了申曲过去重唱不重演的习惯。而在1984年上海举办的首期麒派培训班中,如今被尊称为“大熊猫”的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计镇华也是其中的学员,可见麒派艺术的影响之广。

  传承大计

  1984年和2001年,上海曾举办过两次麒派短训班,但麒派人才缺乏的状况并未改变。2008年底,为改变麒派艺术后继乏人的严峻状况,推动麒派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部艺术司等联合主办的“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再度开班。在半年多时间里,从全国聘请的10位资深教师向来自上海、吉林、福建、天津、北京、云南、河北的20名学员传授了5出大戏和11出折子戏,并举行了4场汇报演出。“研习班”教师、著名麒派老生陈少云登台示范,多位京剧名家甘当绿叶,热心助演,一批麒派新人也由此进入了观众的视野。这一期“研习班”的老师中有不少就是当年两期“研习班”的学员。

  “研习班”之后,又有“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推出。主办方表示,由于麒派艺术博大精深,学习麒派难度很高,对以前缺乏麒艺基础的中青年而言,一年的培训只能是初窥门径。成为合格的麒派接班人,必须趁热打铁,继续强化培训。更何况麒派教师大多年事已高,麒艺传承带有明显的抢救性质,倘若浅尝辄止,难免前功尽弃。

  “五年计划”使学员们积累了不少麒派代表性剧目,5年内,学员们共学习麒派经典剧目21出,组织“麒韵传薪”汇报演出18场。正是因为有较多的演出实践,学员们的艺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在第七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麒派培训班学员郭毅获得金奖,鲁肃、于辉获得银奖。去年10月,还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举办了“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总结汇报演出,上海京剧院的郭毅、于辉、鲁肃分别担纲主演了《乌龙院》《清风亭》和《四进士》。

  除了培养新人,这些年作为麒派“大本营”的上海京剧院也陆续创作了几部麒派新编剧目,其中不乏成为上京保留剧目的。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狸猫换太子》是上海京剧院新编剧目中一台相当成功的代表作品,不仅曾获得多个奖项,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久演不衰,陈少云在其中扮演贯穿全剧的主要角色陈琳。《成败萧何》是上海京剧院又一部获奖大满贯剧目,陈少云扮演的萧何与麒派经典作品《追韩信》中的萧何迥然不同。去年上海京剧院又推出一台麒派新编剧目《金缕曲》,在这部根据话剧《知己》改编的京剧中,陈少云再一次以麒派艺术的特有魅力征服了观众。周信芳一生创作了大量新编剧目,创作新编麒派剧目也是传承麒派艺术的一个方面。

  任重道远

  由于麒派艺术对演员的功力要求比较高,且麒派艺术的苍劲、老辣等特色往往较成熟的演员才能表现出来,因而虽然已经举办了3期培训班,推出了“五年培养计划”,但近年来麒派艺术的传承依然呈现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现象。此次系列纪念演出,几乎汇聚了全国大部分还能登台演出的麒派演员,不过仔细数数,其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麒派演员寥寥无几,即便包括刚入麒门的青年演员,也不过十来个而已。

  此外,除了上海京剧院现有的三个已渐为观众所了解的青年麒派演员外,其他一些曾参加过培训班或有意学习麒派艺术的青年演员或还刚刚入门尚难独当一面,或仅仅把麒派作为个人艺术发展的一个助力而非专攻麒派。据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的顾问黎中城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活跃在舞台上的麒派演员也不过十来个,麒派的传承依然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虽然周信芳生前曾演出过600多出戏,但如今传承下来的估计不到十分之一,而常演的剧目则更少。1984年举办首期麒派培训班时尚有多位受过周信芳亲授的前辈可以担任教师,如今这些老人大部分已相继离世,很多剧目也就此失传。有些剧目虽然还没有达到失传的地步,但因为几乎无人演出,也将濒临失传。其中虽然有部分属于自然淘汰,但依然还是有不少颇具保留价值的剧目有待整理、抢救。

  据介绍,“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去年已结束,主办方有意继续推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再寻找一批麒派的苗子进行培养。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麒艺流芳·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特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康/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俱乐部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京剧麒派永流传 菊坛奇葩长流芳
“麒派”名称的由来
新民晚报麒艺流芳·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特刊A16京剧麒派永流传
菊坛奇葩长流芳
2015-01-12 2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