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更有意思
“很多诗歌如果用大白话讲就会索然无味,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嘉定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威尔始终认为,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威尔发现他的想法与嘉定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作曲家易凤林不谋而合。“其实,传统诗歌本来就是用来唱的。”易凤林也想给中国传统诗歌谱上曲,从小就让孩子们吟唱。
于是,两人携手合作,一张《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乐启蒙”》唱片诞生了,收录了从《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至《明日歌》《梅花》《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各个朝代脍炙人口的诗歌经典作品共16首,由竹笛、二胡、琵琶、扬琴、古筝轮番演绎。
在华江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伴着肢体动作吟诵,中高年级的孩子则融入舞蹈、乐器、短剧等元素。“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表现力也更强了。”校长朱晓露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加入“唱诗班”一年多来的变化。
经过全校各班吟诗、赛诗的积累,在迎园中学,一个全新的“古典音乐剧”社团正在筹备之中。年轻的音乐老师周思羽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她看来,将传统古诗词改编成音乐剧,从服装道具、剧本写作、歌唱表演等各个环节都要师生携手从零开始,完成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跨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嘉定一中每学期都会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初大家都觉得《正气歌》又长又陌生,但随着一遍遍地诵读,以及对字词理解的深入,文天祥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不屈的气概,深深打动每位同学的心。”新疆班高三(1)班的哈萨克族女生哈斯叶提说。
价值观更易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大步向前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建设开新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心里有春天……”一首由王威尔和易凤林合作的《梦圆中国》,也正在嘉定区各个学校传唱。
“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能非常熟练地背诵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对孩子来说,要理解还是有些困难。”市教卫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梦圆中国》中,歌曲第一部分由“中国大步走向前”“社会建设开新篇”“我们心里有春天”构成,第二部分以诗情画意的歌词描绘了现代中国“青山绿水”“花好月圆”“万紫千红”的景象,让青少年感受生活的美。
据悉,这首歌的MV也录制完成,将在全市中小学校园和全市公共场所滚动播放。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周冰倩和小荧星合唱团的孩子们用优美的歌声阐述朴实的道理。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特约通讯员 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