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养老院院长的苦恼
邵宁
  邵宁

  上个月,本报刊登了一篇报道《三家养老院一个人来管》,讲到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无独有偶,这几天我在参加杨浦区政协会议时,见到了担任区政协委员的养老院院长马明素。40出头的马院长还要厉害,管理了4家养老院!

  马明素告诉我,一个人管4家养老院还能承受,因为每家养老院都有一支管理团队,只要把团队打造好了,就能正常运转。她最大的苦恼是护理员难寻。

  马院长说,区总工会新开的民星第二敬老院要招19名护理员,半年中,跑掉了8个!她只能不停地招,不停地培训。事实上,全市的养老机构最紧缺的都是护理员,特别是好的护理员,难招难留。

  护理员,俗称阿姨。她们是直接为老人服务的,老人在养老院过得好不好,主要就看阿姨怎么样。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市民对入住养老院的需求越来越大,市政府连续几年都确定了新增1万张床位的硬指标。然而,建床位容易,招阿姨难。护理员的主力军是四五十岁的外来女性,由于观念问题,不少人觉得这是跟屎尿打交道的活儿,低人一等,收入也没有钟点工高,年轻人不愿意干。另外,护理老人也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并非人人都行。

  让人担忧的是,再过一些年,现在这批四五十岁的外来女性干不动了,谁来当护理员?

  相比之下,国外许多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年轻人不少。他们也不觉得照顾老人低人一等。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和教师、护士、公司白领一样的寻常工作。

  社会观念的改变,还有一个过程。不过,现在可以做的,首先是提高收入,让阿姨的工资达到上海市平均工资水平,另外,还要让她们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体面。马明素说,她给阿姨的工资平均每月4000左右,去年曾组织阿姨去外地二日游,尽管她们进了酒店不知道房门怎么开,不知道淋浴龙头怎么开,还是非常开心。还有,本市一些职校、高职是否也应该未雨绸缪,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一批有专业技能的护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奖励休假的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养老院院长的苦恼
颜值爆表
儿童用药安全令人揪心
搭个“梯子”
从印度的便宜药说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10养老院院长的苦恼 2015-01-21 2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