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支出”用到哪
在去年11月的一次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与总经济师向市政协委员们通报了2014年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市级预算草案。樊丽明委员看着预算表中的数字皱起了眉头——在2015年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草案中,有600多亿元支出被列为“其他支出”。这600多亿元究竟准备用到哪里去?一句“其他支出”就能一言以蔽之吗?
在会议现场,樊丽明向财政局局长提出了质疑。“‘其他支出’在财政预算中不是不允许出现,但比例一般不能超过5%,但这份预算中,‘其他’超过了10%,这显然过高了。”樊丽明告诉记者,她提出质疑后,财政局领导非常重视,表示一定会对草案进行调整修改。
新版预算变化大
2个月转眼过去了。在4天前市政协会议开幕的首日,樊丽明翻看最新版本的财政预算表,发现了可喜的变化:2015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表草案中,“其他支出”数字大幅度下降,从600多亿元下降到90亿元,已经远远低于5%的标准。在这份新版预算表中,多出了一项高达500多亿元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一笔“糊涂账”被理清了。
对于这一结果,樊丽明非常满意,她的“较真”得到了市财政局的积极回应,这正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价值的体现。“财政预算就应该越清楚越好,‘其他’越少越好,对百姓是个交代,让大家知道钱都会用在刀口上。”樊丽明说,财政预算公开透明,就能够赢得市民的信任,获得更多的支持。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