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泰达在其官方微博上正式宣布,新赛季将以“天津泰达俱乐部权健足球队”的名义征战,引来球迷和媒体一片声讨。泰达的改名如此不受待见,无疑也给众多俱乐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当中国足球生存环境渐好、越来越多外来资本愿意介入时,该如何更好地选择合作者?
引发争议
天津泰达是一家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牌俱乐部,此次与权健自然医学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后者也瞄准了球队的冠名权。同当年绿地入主申花一样,泰达的改名也遭到了大多数天津球迷的激烈反对。所不同的是,绿地好歹是一家实力超群的房地产国企,而权健自然医学集团的口碑却不怎么样。
通过搜索不难发现,网上关于权健的负面消息不少。有媒体曾爆料,权健在多地有涉嫌传销行为,有媒体曝权健董事长是“无证神医”,有媒体认为权健有“营销争议”“疗效存疑”。央视体育也这样报道:“我台新闻频道去年11月曾经做过一期名为‘保健品销售乱象’的节目,有过骨正基能治前列腺炎的(虚假)报道,主角恰恰就是权健集团。”因此,当泰达决定携手权健时,自然引来一片质疑,有极端球迷甚至怒斥:“为什么要跟卖假药的骗子公司合作?”
偏偏权健集团刚一进入足球圈,就非常高调。他们在公司的官网上喊出如此口号:“权健自然医学集团作为一家立足于健康产业的民族企业,将不遗余力地为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力争用三年时间参加亚冠赛,用五年时间参加世俱杯。”
有趣的是,泰达老队员李玮峰在参加微博投票“三年参加亚冠,五年参加世俱杯,权健吹牛还是真的呢?”中,选择了“根本没戏,看看这几年战绩,简直做梦!”也许是受到一定压力,随后不久他便删除了此条微博,但不难看出,就连球队自己的队员都不相信这样的“放卫星”。
慎重选择
从上海的上港集团到天津的权健集团,对中超感兴趣的投资方不再局限于房地产,而是开始多元化,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天津权健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对声?
几天前,中央深改组刚刚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近一两年来中国足球受到了从上到下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正在逐步走出低谷,生存环境也大大改善。备受争议的权健集团如此高调地介入泰达,无疑是想通过投资足球引来更多关注、提高其正面形象和“合法地位”。
不过,足球俱乐部作为一个有公共属性的产品,是不是只要有人愿意投钱,就要“照单全收”“唯命是从”呢?细细一想,恐怕不太合适。
在利益面前,泰达俱乐部的眼光应该更长远一些。试想,如果因为赞助商将来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而影响到俱乐部的品牌,该如何收场?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既要考虑企业的美誉度,也要充分照顾球迷的感情,这才是稳妥聪明的做法。如果权健确实对足球有热情,先尝试一下球衣胸前或背后广告的合作,相互加深了解,可能更加合适。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像权健这样愿意介入足球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对各家中超俱乐部来说,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实现互惠互利,是门值得好好琢磨的学问。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