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一坐就是10余年
洪小百,这个名字对于沪上许多市民来说并不陌生,他的父亲是上海著名的中医大家洪百年。当年,洪小百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就一边工作,一边跟随父亲在家学医。这些年来,凭着儿科中医的一技之长,洪小百每周四在虹口区义诊,一坐就是10余年。许多患儿都曾在他这儿看过病,甚至许多在国外的华侨都会慕名前来,让洪小百给诊治。据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的一项统计,今年75岁的洪小百自2004年初加入提篮桥街道党员志愿者队伍以来,先后500余次为5000余名患儿诊治。
做了5000余名患儿的“洪爷爷”,洪小百分文不收。有人问他:“就凭你是洪百年的儿子,如果到外面去‘坐堂’,开个专家门诊,这些年少说也可以赚到三、四套房子。”洪小百却总是笑着说:“这些患儿就像是我自己的孙子孙女,既然为孙子孙女看病,还要收什么钱呢?为孙辈们看病,能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比拥有房子重要。”虹口区志愿者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10余年间患儿家长送给洪小百的“红包”,加起来足有厚厚一沓,“但都被他退了回去”。
问清病因对症下药
有一年春节前夕,一位姓吴的女士焦急地找到提篮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询问洪小百的联系方法。原来吴女士17个月大的孙子,随父母来上海接自己和老伴去澳洲过新年,想不到孩子到了上海后,由于天气、水土等原因,咳嗽不止,到沪上许多大医院看后都不见起色。由于全家已经订了过几天回澳洲的机票,担心孩子在长途飞行中发生意外,便慕名找来想请“洪爷爷”给诊治。当时,洪小百正打算和全家一起去崇明农家乐,接到电话后,全家去了农家乐,“洪爷爷”却留了下来为孩子义诊,吴女士的孙子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好转。
在洪小百家,有厚厚一摞感谢信。这些信里记述了不少相似的故事:患儿久病,走访各家医院却难以好转,便慕名找到他,经他“望闻问切”,几帖药下去,病就好了。许多人称赞洪小百“技艺精湛”,找到他有如找到了“救星”。但洪小百却并不这样认为:“我处理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见病,病因并不复杂,关键是把病因讲清楚。”他告诉记者,他不喜欢不问清病因就草草开药方,许多病只有把病因问清禁了,才能对症下药,“用最低的代价,最快地把病治好,是每个医生应尽的责任。”这,就是洪小百的信念——行医就是要行善。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