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进入“事业编制”
自2011年起,长宁区委就率先推动用事业编制,提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目前,符合条件的就业年龄段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实有人数,已核定事业编制75名;换届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编制达50%以上;全区超过1/3的事业编制书记已享受7-8级待遇;本次换届后,就业年龄段书记比例将达到近70%,平均年龄为49岁左右,其中40岁以下书记近20%。
“4个阶梯”组织培训
长宁区还在本市首家推行“专业化、进阶式、积分制”的培训模式。该区会同华东理工大学,开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10+3+X”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围绕当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必备的10大能力,建立领导、专业、应用能力3个培训模块,设计与其配套的X门具体课程。其中,特别设计了案例教学课程,从虹储小区、秀苑小区、莲花公寓、黄浦新苑、梅陇三村等典型入手,围绕居民自治、物业管理、应急处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形成15个案例组成的一套完整的案例教材。另外,今年从3月起长宁区开展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班、初任班、全员班、提升班等4个班次培训。
“人才评优”政策激励
长宁区率先推行了职业激励计划,将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区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行列,先后有6名书记获评。2012年起又尝试定向招考和公开竞争性选拔,目前从优秀居民区书记中定向招考公务员1名,公开选拔科级领导职务公务员2名。去年该区实施薪酬待遇调整方案,其中劳务派遣制居民区书记薪酬待遇,平均增长67%。
“负面条款”退出机制
长宁区将着力形成系统的书记队伍培养链:两年后逐步实现就业年龄段书记、事业编制书记、大专以上学历书记占主体;事业编制书记、就业年龄段聘用书记和退休返聘书记,形成待遇同步增长机制;用好3条激励路径:考入公务员、纳入人才政策、进入居民区党建工作“金银奖”专项评优行列。另外,建立退出机制,明确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三个基本的负面条款,即纪律不遵守、工作不胜任、群众不认可,从严加强队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