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监管有“千里眼”
松江区水务、环保部门联手,在松江,水环境有无数双实时监控的“千里眼”。严抓监管,触手伸向了细枝末节。
目前,松江区已经建成了集污染源、地表水、环境空气、区域噪声为一体的在线监控平台,成为上海首个通过污染源监控平台验收的区县。其中,斜塘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已经实现了9个污染因子的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三方水样对比;该区自来水公司在原水取水点安装了技防设施,对取水点实行实时监控;松江区水文站则每月5天常规监测,涉及该区水功能区划18条河道19个断面。
严守之下,一些水污染违法行为将无处遁逃。去年1至10月底,松江区水务执法支队共开展执法检查929次,查处各类涉水违法案件95起,立案49件。与此同时,在黄浦江水源保护区,对企业的监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目前,在一级饮用水源区,已完成企业关闭搬迁任务超过90%以上,二级水源保护区已有超过15家企业被清拆。松江区水务局局长高允础表示:未来将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但凡在水资源保护区,只有实现了污水纳管的企业才能生存,否则就要关闭或者搬迁。”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还从区级层面延伸到了街镇层面。去年,松江区水务局制定下发了《水环境治理考核办法》,对街镇年度截污纳管、中小河道养护等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检查考核,其考核结果成为了松江区委、区政府对街镇、相关单位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励依据的组成部分。
用水效率最大化
纵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表,有一项数据尤其引人关注,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根据考核标准,“十二五”末的考核指标是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20立方米,而目前可喜的是,该区的实际完成指标是11.08立方米。
松江区首先实现了严格的源头把关制度。根据要求,但凡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图中都应包含节水设施设计内容,节水设施必须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与此同时,该区财政局、区经委等多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资金扶持办法,引导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工作。去年,共有30家企业申报了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
在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方面,松江区部分污水处理厂实现了部分中水利用,用于厂区绿化养护和道路清洗等。上海松东水环境净化有限公司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中水利用5.6万吨。日用水量5000吨以上的企业,台积电、美维电子、箭牌糖类、美维科技等,也在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工作。
集约化供水方面,去年7月初,随着车墩水厂4万立方米/日深度处理改建工程调试完毕,车墩水厂与松江其他水厂联网供水。至此,施工长达6年的松江供水集约化工程完成,一张覆盖全区的一体化供水网建成。松江成为市郊第一个自来水深度处理全覆盖地区,全区人民喝上同等优质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