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上海黄浦江畔、一向被认为是时尚新地标的“外滩三号”,日前迎来了一群与植物、园艺打交道的人。
在一场“植物改变生活”的公益讲座上,三位演讲者谈笑风声,两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来自于全球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建园250多年的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来自于全球最年轻的植物园之一,建园才5年的辰山植物园。
有人说,这是一场“250岁与5岁的对话”,也有人说,这是上海园艺界与世界顶尖植物园的对话,“对话,缘于对植物世界共同的责任感,缘于对植物保育、最新数据技术运用的‘同一语系’,缘于对未来植物园愿景的一致追求”。而这场对话的上海一方,就是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
10年前“第一次握手”
时间倒回到讲座前,辰山植物园和邱园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约定在数据分享、植物保育、园艺景观、科普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傲立于世界植物园“塔尖”的邱园,在挑选合作伙伴上“很挑剔”。之前,在中国,邱园仅与中科院签署了合作开展植物研究的协议。
23日那场“上海与世界园艺”的对话,其实在10年前就埋下了伏笔,那时,上海就把园艺目标瞄准了世界一流植物园。那是在2004年,上海生态建设重头项目辰山植物园开始筹备,胡永红担任总工程师。“上海要建设一流植物园,要去最顶尖的植物园取真经”。开明的绿化部门领导许诺他:“想去哪里学?你来挑,唯一要求,要把真经学回来。”
他挑了邱园。这是一片植物的宝藏之地,也是所有园林人心中必去朝圣的“麦加”。始建于1759年的邱园,原本是英皇乔治三世的皇太后奥格斯汀公主的私人皇家植物园。经过256年的发展,邱园如今已成了规模巨大的世界级植物园,收集全世界约5万种植物,约占已知植物的1/8。它的植物科研、园艺、保育及科普教育等均位列世界领先地位,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备受欧美各国植物园推崇。
在7个多月的进修期内,胡永红由园长直接带教,“园长做什么,我就跟着学”。无论从培训时间,还是学习内容,都在邱园历史上绝无仅有。7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但令他开阔眼界,并与邱园建立良好的工作及私人关系。
“这次,邱园现任园长一见到我,就说‘咱俩见过面’。我们谈起当时的园长,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之后深入交谈,发现双方理念非常相近。”回忆起见面初的“破冰”,胡永红仍有些得意。
植物界的“维基百科”
邱园学习的经历,其作用并不仅限于“破冰”。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使胡永红见识了何为世界顶级水准的植物园,随后,胡永红学成归来,与上海园艺人一起,建起了世界一流水准的植物园——辰山植物园。此后,在挑剔的国际合作者面前,胡永红和他的上海园艺团队有了“专业自信”。
“在上海时尚地标外滩三号的同台演讲,上海辰山完全与邱园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话,这是一场强者与强者的对话,是同行之间的互相欣赏”,胡永红说,250岁的邱园和5岁的辰山虽然在“园龄”上相差悬殊,但科研发展完全处在同一高水准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就是双方的共同点。邱园今后5年的科研规划,是打造植物的全球数据库,其优势是拥有750万份的强大标本数据。而辰山,标本数量在短短的5年间就达到10万份,尽管不如邱园多,但也有500万张照片,而且是标本在采集地、原生地的照片。更重要的是,辰山已经建起了一个标本库的互联网开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对内容进行编辑、扩充,就像“植物界的维基百科”,未来可无限扩容。
“这是一个支撑植物保育研究的开放平台,就好比马云的淘宝,越开放,将来的空间就越大。”胡永红说,将来辰山和邱园就可以共享数据,联合开展科研科普工作。
或许是学者间的惺惺相惜,胡永红对手下的人才也极为重视。辰山植物园有位工程师刘夙,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科普作家、果壳科学传播领域达人,微博粉丝有9万多个。他是不久前由胡永红亲自挖来的,为的是提升植物园的科研水平。一提起他,胡永红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连连向记者推荐:“你去看看他的微博,天文地理历史植物,他全部都感兴趣,每一条微博信息量都极大!”
就是这份对人才的爱惜,促使胡永红在这次与邱园的合作中,加入了建立“人才高地”的内容。双方计划,联合开办植物研究培训班,面向国内植物园从业人员进行招生。优秀学生将送往邱园培训一年并获证书,回国后将参与国家生态建设。
“现在国内的植物园都是‘千园一面’,为什么?就是因为没人懂技术、懂植物。通过联合办班,可以提升基础水平和多样性,为国内园艺界培养人才。当然,我们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胡永红说。
听懂植物“说话”
在胡永红的心目中,一个完美的植物园,应是一个能与植物互动、满载文化情怀及陪伴孩子成长的地方。此次与邱园的合作备忘录中,双方也将在这些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引领行业发展。
植物会说话吗?胡永红用像诗一般的语言解释道:“以前我们总认为,植物说话只在开花的一刹那,人类能感受到它的美。不开花的时候,就没人关注。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码等先进手段,认识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和背景信息,让游客随时随地与植物‘对话’。”这,就是新型植物园的“互动”概念。
植物有文化吗?当然。胡永红说,其实中国植物对欧洲的影响非常大,整个英国只有4000多种本土植物,许多植物都是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过去的,比如郁金香、杜鹃、茶花、木兰等。古时,中国的植物提升了英国的花园水平,如今,他希望以植物为媒介,将中国元素渗透入其中,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今后,邱园中将计划举办中国灯笼节、盆景节、工艺品节等节庆活动,在自然中融入更多东方元素。
“儿童园”培养植物迷
植物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吗?当然。邱园的现任园长至今还记得,四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置身于邱园时的感受,就从那一刻起,他决定要从事植物行业。胡永红说,好的植物园能培养孩子对植物的兴趣,提升年轻人从事植物行业的可能性,“一流的植物园,应该是好玩、有趣、潜移默化地传播植物文化,乐在其中、玩在其中的孩童,或许就有不少像邱园园长一样,在游植物园的快乐过程中,确立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就像球星,都是成长于儿时家门口那片绿茵场。”
“儿童园”这一理念又与邱园不谋而合,邱园的儿童乐园是这家顶级植物园最引以为豪的特色、亮点。
辰山将“儿童园”作为结合点,尽力打造好玩、有趣的植物园,希望能触发孩子对植物的兴趣,吸引他们探索自然。“树屋”就是一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喜欢这座架于树杈上的小屋子。“树屋”下面还有个小岛,是水禽类的天堂。“小小动物园”则饲养着一些温顺动物,这是和沪上两家动物园合作打造的。“我们想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植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有植物才有环境,有环境才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