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一周新闻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士·园长
金旻矣
  胡永红的办公室,简直像个微型图书馆。一排到天花板的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架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其中大部分与植物学有关,许多都是英文原版。

  墙边,靠着一把小扶梯,每每谈到兴起或有争议时,他立马架起梯子爬上去,熟门熟路地抽出某本书,准确迅速地翻到某一页,“喏,就这儿。”

  这种严谨的学术习惯,是长年累月“做学问”留下的印记。胡永红是全国园林植物专业领域的第12个博士,1997年被上海园林系统引进后,成为上海第一个园林专业博士。行业内外熟悉他的人,都爱称呼他为“胡博士”,而不是“胡园长”。他也颇喜欢这样的称呼,不落行政职务的窠臼,带着点儿学者的气息。

  胡永红爱科研,痴迷于植物,醉心于引种,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作为一名“博士园长”,他长年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履历中的学术成果和奖项荣誉异常耀眼——

  主持与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3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专利6项;

  筛选出170种宿根和75种木本植物,使上海绿化植物种质资源从500种增加到800种,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做出贡献;

  领导辰山科研团队,聚焦园艺与生物技术、生物多样性、次生代谢与资源植物开发利用等三大领域,课题多达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7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先后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及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生于1968年的胡永红,年逾不惑。古语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在他看来,现代人寿命长,应将古人的境界往后推10年,“快50岁,我才真正达到‘不惑’,这才发现,幸福的生活不外乎健康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和水。”而辰山和邱园种种合作的最终目标,也正是为此而努力——共同保护全球的植物和生态。

  望向窗外,辰山植物园内绿草茵茵、溪水淙淙。在他的植物王国里,胡永红将继续探索前行。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百姓故事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12版:梦启东方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胡永红:上海园艺有实力与世界对话
博士·园长
新民晚报一周新闻人物A09博士·园长 2015-03-29 2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