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餐。差一人就全到齐了。
“咦,章小姐哪能还没到?”
“哦,伊还在路上呢。”
“格末啥辰光能到?大家等了老长辰光了。”
“再等一歇吧。估计伊拼命在赶。”
“要么阿拉边吃边等?大家肚皮饿了。”
“啊呀,伊去同学家拿东西了,马上就到了。”
“拿东西?与阿拉吃饭有啥关系!”
“有关系哦!是吃的东西,特地给大家尝尝。”
……
一桌人七嘴八舌,但有一个悬念是一样的:看看究竟章小姐带来什么好吃的。
“来了来了!”章小姐风风火火推门进来。
然后,只见她从挎包里掏出一只用保鲜膜裹得紧紧的蛋糕。只见它——形状像救生圈,大小(直径)如足球,横截面有中等级别的鲜藕那般粗,摸上去硬邦邦的。
“这是我同学做的蛋糕,特别好吃,大家尝尝。”章小姐显得非常自信。
那只蛋糕被切成了近二十份,人手一块还有富余。
“真好。”大家咬了一口后就被征服了。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块蛋糕原先摸上去有石头一样的感觉,但入口即化;而且,它似乎在等待什么,在口腔里徘徊逗留,直到被上颚和舌头“研磨”如面粉一般,才施施而下。当然,里面的核桃、松子、榛子、葡萄干等七种果粒,还要劳动大小牙齿加以粉碎,否则嘴里要开“蜜饯铺”了。
从风味来说,它实际上与凯司令的大雪藏、红宝石的白脱果仁蛋糕是一个系列,只不过前者是圆圈状,后者是枕头状而已。但是,我必须要说,就品质而言,前者要甩后者好几条马路!我这话,丝毫不意味着厚此薄彼。因为,它们在制作投入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准确地说,章小姐拿来的蛋糕,是私家小作坊的高定产品,而大雪藏、白脱果仁蛋糕之类,只能算大工业化流水线的装配件。这与爱丽莎柏和阿迪达斯这两个不可同日而语的品牌,各有各的目标客户,是一样道理。
是的,章小姐兴冲冲拿来给大家品尝的,正是她的老同学在家烘焙的。那里面,有足够好的面粉,足够多的果仁,足够高级的白脱,足够品质的油酥和足够正宗的技术。据说,章小姐老同学做的蛋糕,已经有了一批粉丝。那些粉丝定期到她家里取货,自然也要对她的劳动表示尊重——用市场通用的行为。我从章小姐那里得到的信息,加上自己的推算(以大雪藏和白脱果仁蛋糕的价格和体量),其烘焙的果仁蛋糕的价格,差不多是西饼店里果仁蛋糕的一倍!
多乎哉?不多也!因为它的实实在在,因为它的实实足足,又因为它的实实惠惠。
于是,朋友聚餐会上,章小姐开始统计起需要订购这款蛋糕的人数……
我去章小姐的老同学家取货,顺便与她这位老同学攀谈了几句,知晓她的祖父乃是庚款留美学生,家里一向有烘焙蛋糕等西点的传统,最拿手的,除了白脱果仁蛋糕,还有烤松饼。看得出,老同学做这点“小买卖”,完全是出于对自己手艺的陶醉和享受。我敢肯定,她只是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私密,有些趣味,而不是太辛苦操劳,否则,何不开个西饼屋呢?
不经意间,我们周围,那些本本分分的人,不炒股,不开店,竟然在靠卖自己烘焙的糕点养活自己,或者说,开始经营起自己来着。
没错。我的朋友庆生,他太太打电话叫了一个蛋糕。无论从裱的文字还是花样,抑或材料,都体现了太太的心向。而蛋糕制作者同时也是蛋糕设计者,非常艺术而精确地将太太的抽象心向传导出可感知的具像实物,再加上创造性的发挥,令这款蛋糕成为独一无二的另类礼品。可以想象他们夫妇打开蛋糕一瞬间的幸福感,如潮水般涌来的情景。这是连锁西饼店里那本蛋糕样本绝对不能催生出来的。它只能诞生在“私房”的“高定”(高级定制或特别定制)之中。那些西饼工厂,限于条件,无法满足人们特殊需求。
我想起认识的一位中学老师,每次到她家去,她总要让我品尝她自己烘焙的饼干或蛋糕,各式各样,千滋百味,令我大饱口福。她自豪地告诉我,暂且不论口味如何,光就材料而言,你就可以吃得放心,“我做给自己吃的,难道还要骗自己不成?”
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啊!
美国著名的美食评论家露丝·雷克尔在她的回忆录《天生嫩骨》里有一段话,令人歆羡:“没错,朋友们最喜欢甜点。那年我发现了每一位有经验的厨师都懂的秘诀:甜点是便宜的花招。就算做得不好,他们也喜欢。我深谙面粉、水、巧克力和奶油化为魔膳巧克力蛋糕的法术,于是着手烘焙,蛋糕两三下就被一扫而光。尤其是男孩子们似乎特别喜欢。”
看,这正是“高定”的魅力!
它会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