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发的墨色要深些,可不勾线,直接以墨进行渲染
2.以略淡的墨色来表现衣服的质地,领和裙子的线条要用深墨勾画 3.两个小孩在发型上要有区别,并为他俩配草帽以增加构图的美感
4.曙红加墨加水,为衣袖做局部上色处理,呈衣纹的变化感
5.中间小孩的衣领和腰带,右边小孩的衣服和裤子,皆以土黄加墨加水进行平涂,有呼应
6.淡墨画柳条,彼此间的穿插与疏密关系,再以汁绿作大面积烘染
清明节的习俗一直是丰富的,在《清江引-清明日出游》中就提到清明除了讲究禁火和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而在《苏堤清明即事》中也提到了踏青的美好与快乐,于是我们邀请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朱新昌先生,用画笔来描绘出古时踏青游玩的美丽景致。
1.构图注意主次,画人由眼开始
画前想好构图,朱老师此番设计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作画的女子,需要相对独立,另两个小孩则彼此靠近,要使整个画面有高低错落的趣味感。构思好便开始作画,先画主要人物,由眼睛开始继而描绘整个脸部,注意用笔细些墨色略淡,画出女性的滋润及柔软感;头发的墨色要深些,可不勾线,直接以墨进行渲染。
2.淡墨勾勒衣服,深墨描领和裙
选择一根笔锋长一点的兼毫,以略淡的墨色来表现衣服的质地,领子和裙子的线条则要用深墨;女子手上的笔亦用深墨,笔尖用水化开一点,带出毛笔的味道;裙子适当皴一下,再以淡墨染一染,避免单调。
3.区别小孩发型,竹竿中锋行笔
画两个小孩同样从眼睛入手,画法基本与画女子一致,但要注意,两个小孩在发型上要有区别,并为他俩加上草帽以增加构图的美感;女子放在地上正在创作的画纸上也要注意趣味感,花的轮廓以淡墨勾,叶子则以略深的墨直接点厾。草屋屋顶的线条粗,用墨较淡,其间适当皴擦,表现质地;撑起草屋的竹竿墨色要深,中锋行笔,呈现硬朗,有力度。
4.加水带出滋润,衣纹富于变化
以赭石加一点石青加水,用平涂法为三位人物上肤色;继而以朱砂加些墨,去些火气后再加水,上衣领和裙子;朱磦加墨加水画上衣,然后以曙红加墨加水,为衣袖做局部上色处理,呈衣纹的变化感。
5.颜色互相呼应,脸手略显红晕
中间小孩的衣领和腰带,右边小孩的衣服和裤子,都是以土黄加墨加水进行平涂,花青加墨加水画中间小孩的衣服,而以汁绿加墨加水画右边小孩的衣领和腰带;待肤色略干时,为三位人物的脸上和手指尖上些许曙红,展现红润美丽。
6.柳条增加形式,最后朱砂点唇
以略浓略深的曙红绘地面画纸上的花朵,石绿画叶子;以赭石加墨上草屋屋顶和两个小孩背上的草帽;直接以淡墨画柳条,注意线条的灵活流畅,注意彼此间的穿插与疏密关系,再以汁绿为整幅画面作大面积的烘染;最后别忘了用朱砂为三位人物点唇哦!
子悦 整理 陈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