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自己说话
周炳揆
  周炳揆

  有时候,人会自己对自己说话,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同事在自己的办公区域大声说话,周边空无一人,有一次他在洗手间说话,别人还以为里面有人吵架;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有天开车时特地把车内的无线电关轻,为的是听清楚自己对自己说的东西。

  坊间常有人称这些人“有毛病”,“脑子不正常”,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对自己说话的状况,只不过有人说得响一点,有人则说得轻。心理学家认为,对自己说话是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分流,有时候是自动的,下意识的,有时却是有意而为之,这时,对自己说话往往旨在激励自己,为自己确定方向,或者是对自己所做的有一个评判——如人们常会对自己说“来吧”、“我们去”、“你可以这样做”,开车时,常会默默自语“下一个路口右转弯”等等。

  对自己说话用什么人称,用“你”还是用“我”,是有讲究的。有研究称,当人处于压力之下,用“你”——也就是说把自己作为讲话的对象,效果会更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假设被测试者竞聘一个极为吸引人的职位,他们要花5分钟准备一段讲话,然后面对考官陈述为什么自己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一半人被要求在5分钟准备期用“我”对自己讲话以减轻焦虑,另一半则被要求用“你”。陈述完毕后,双方的反馈显示那些用“你”对自己讲话的人,在面对考官时更为自信,较少慌张和紧张,陈述更有说服力。显然,当人们把自己作为另一个人来对待时,较容易给自己客观的、有益的反馈。

  同样地,当人们努力不够或者是时运不佳时,也会自己责骂自己。不过,积极的语言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运动员在上场时,默默自语“你一定会赢”,讲演者在走向讲台时会提醒自己“讲得慢一点”、“注意眼神交流”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大购网专版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文学与影视
泸沽湖的花
老学生韩天衡
幽默的华老
对自己说话
一位民国先生,往来东方西方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对自己说话 2015-04-04 2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