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期港股的爆发性,众多研究机构认为,与政策、资金的双轮驱动有关。从政策面来看,证监会放行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渠道直接投资港股,利好港股通对应的大中盘股;保监会松绑险资可投香港创业板,对香港创业板等中小盘股形成重大利好。从资金面来看,4月8日、9日连续两天沪港通每日105亿额度全部用尽,创下了沪港通起航以来的历史高峰,由此可见资金南下趋势明显增加,布局香港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
而长盛环球行业之所以能搭上此趟“顺风车”,与其提前布局紧密相关。基金经理吴达表示,从相对比较优势来看,虽然美股基本面好,但进入加息周期预,性价比优势不如港股,所以该基金自年初开始就陆续从美股调到港股,目前70%为港股。此外,证监会允许公募通过沪港通投港股引发热情,之前的外资空单平仓,短期迅速价值回归。两地估值水平差异仍然巨大,虽然港股是否A股化尚待观察,但从价值投资角度还是明显优于A股。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当前港股QDII基金的热抢,多家基金公司的外汇额度宣告售罄或者所剩无几,相关产品会陆续进入暂停申购状态,而目前长盛基金外汇额度资源相对丰富,本轮放开申购限额是10个亿,是当下较好的交易品种。
展望后市,吴达认为,主要配置方向为大盘折价和环保,医药,互联网消费等绩优中小盘。港股以机构为主,A股以散户为主,估值差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的信用风险折价;美国加息资金外逃的流动性折价;投资者结构认识差异的折价。最近的政策风向引发热情,前两个折价迅速消失,后一个折价有待资金陆续流入,人民币再国际化陆续推动,从价值投资角度前途明朗。 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