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公转似似乎是基金行业的趋势,然而,陈遥却是放弃私募基金转向加入资质尚年轻的永赢基金,这位16岁便考取清华大学的“神童”在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后,自2009年至2014年,任职于目前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之一——星石投资,五年期间,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凭借聪慧的天资和自身独特的投资策略,2013年贡献星石投资超过60%的投资收益。自2014年加入永赢基金至今,作为专户高级投资经理的他所管理的永赢混合四期B份额净值更是达到了2.29(数据统计自2014年7月22日至2015年3月30日)。基金业内,同样的年纪,他的业绩当之无愧更胜人一筹。
公募基金在业内一直被戏称为私募基金的“黄埔军校”。近两年,各基金公司分分对管理构架创新探索,出现了以围绕优秀的基金经理为核心的独立运作的事业部,提高了效率,又吸引和保留了优秀的投资专家。公募基金自身体制的变革加上原本组织完善、透明度高、装备精良的特征,更是吸引了一批年轻的面孔。“新生代”基金经理—陈遥“私转公”,他选择永赢基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陈遥认为,完善的公司体制、健全的激励机制和业内首家员工全员持股的股权激励,这对追求灵活发展空间的陈遥来说是完美的选择。他自信地表示,在永赢基金完善的公司体制下,他可以更灵活的发挥自己的投资优势,相信未来还会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投资收益。
80后基金经理普遍操盘凶悍,多迷恋成长股。但陈遥表示自身并无偏好,只要是赚钱行业都会灵活选择、快速下手。总结其投资策略,主要是从以下主线来选择投资标的:政策驱动、行业发展大趋势、公司内生变化。陈遥对2015年A股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未来看好四类投资有:加杠杆品种例如券商、保险;新技术新模式,如健康管理;国企改革与资产注入;产业资本利益一致的公司。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