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站上讲台分享 张开嘴巴朗读 拿起画笔描绘~~~
站上讲台分享 张开嘴巴朗读 拿起画笔描绘~~~
站上讲台分享 张开嘴巴朗读 拿起画笔描绘~~~
站上讲台分享 张开嘴巴朗读 拿起画笔描绘~~~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站上讲台分享 张开嘴巴朗读 拿起画笔描绘
新式读书会让更多人感受书香
范洁
  本报记者

  范洁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而对于爱书的人,阅读不分时间与地点。

  在上海,几乎每天都有大小读书活动,各类读书会如雨后春笋,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思南读书会”“星期天读书会”等影响较大、参与者众的经典读书会之外,沪上爱书人正不断探索群体阅读的全新模式——站上讲台分享、张开嘴巴朗读、拿起画笔描绘——只为让更多人感受书的美,闻到这座城市书的香。

  听书道场 说书擂台

  台上,八位沪上读书会的发起者,每人18分钟推荐一本挚爱之书;台下,两百名听众侧耳聆听,精彩之处不时颔首微笑或凝眉沉思。

  这场名为“书声”的大型阅读分享会,已经举办至第三届,本次主题是“文明的天空”。从茨威格名作到艺术史经典,从旅行随笔到经济学畅销书,讲者突破题材与体裁的约束,凝练出最打动人心的精华。

  “小型读书会重在相互启发,而‘书声’等大型活动则旨在推广阅读。” 去年“90后”男孩华嘉杰首次参与就倍感群体阅读的魅力。“读书有时是件孤独的事,看到这么多同类,找到组织的归属感,发现上海真是片文化的绿洲。”

  这次,他从听众变身讲者,分享的是心理学著作《非暴力沟通》。为准备演讲,这本书他至少读了五遍,以期在18分钟内高质量表达。惊喜的是,有些朋友边聆听分享边网购订书,有些读过的人也反馈刷新原先理解,愿意再读一遍。

  “当讲者诉说自己对书籍的思考和感悟,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深度的阅读,于听者获取别人的思考与感悟,其实也是一种立体的阅读。”“‘书声’是听书的道场,说书的擂台。”很多“书虫”感叹。

  唇齿碰撞 朗读魅力

  随手翻开一本书,选择几段对着手机朗读,存入网络电台剪辑配乐,最后分享到朋友圈……最近,这种新玩法在书友间正流行。

  朗读与朗诵不同,不求专业技巧,只要真情实感。相比一目十行的快餐式浏览,朗读放慢了速度,加深了感受,很多人将此视作“最返璞归真的阅读方式”。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逝世,思南读书会就在上海、北京等地同时举行《百年孤独》接力朗读会。

  去年11月,“书声”举办朗读场,主题是“人的一生”,而朗读者也从垂髫小儿至耄耋老者。现场,台上全神贯注,台下闭目聆听,似有一股电波透过声音,在空气中擦出火花。“唇齿的诉说拨动着心灵的弦,放大了文字的感染力。”组织者王旭回忆,伴着朗读者全情投入,听众或是莞尔一笑,或是潸然泪下,自己在台上读《背影》时热泪盈眶,而台下很多人也泛起泪光。

  “现在,我们终于能骄傲地俯首谢幕……鼓掌吧,为这打动人心的分享,为那精彩缤纷的人生。”最后,全场200余人齐声朗读改编自席慕蓉的《尾声》。“太震撼了,由阅读掀起的书声波浪,让每个人沉浸其中。”

  黑白文字 彩色图像

  你是否有过类似体验?阅读小说时,会根据文字描述想象主人公的长相与穿着;情节跌宕时,脑海中也会自然浮现场景与画面。“画书会”,就集结着一群热衷将文字转换成图像的“书虫”。

  一张白纸、一把彩笔、一个主题,展开想象兴手涂鸦,这是固定开场。提起“画书”的创意源始,木木坦言来自长期阅读的“挫败感”:“我很喜欢读书,但是过目就忘。”

  在她看来,阅读与绘画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线性输入,一种是非线性输出,而“画书”则将两者结合。“原先是模糊的影像,具体落笔到每一个形状、每一种颜色,付出的脑力无疑能帮助记忆。”从起初随手草稿笔记,到为每一章节配图,现在将全书系统化呈现,她对画书愈发得心应手。

  画书有没有门槛?“完全没有,只要愿意读书、愿意动笔!”木木笑言,自己上一次拿画笔,还是十几年前大学时,完全没有专业训练的她,已完整画过8本书。“与故事绘本不同,画书不受题材限制,最近我正试着画《社会学概论》呢。”

  温情交流 良性循环

  “都是你们小年轻的活动,我这个老太太参加,有点怪?”“书声”现场,郭阿姨轻声问女儿王颖,不过还来不及多想,她就被台上讲者吸引。

  母女俩一边倾听、一边交流,这种氛围让郭阿姨欣喜。平时女儿工作忙,交流多是日常琐事的叮咛,很少有机会涉及观点见解,现在同听一本书,有一种温情在流动。

  “两代人成长背景、生活阅历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一起参加读书会,共同话题多了,我才发现原来妈那么有想法。读书,也读到不一样的父母和子女,促进彼此的理解。”王颖笑道。

  温情不仅于此。结合朗读的特色,“书声”融入公益元素。每次活动均联系视障相关公益组织,邀请盲障人士参与,并为他们安排最靠前、最便捷的座位,希望通过这场听觉的盛宴,一起体悟文字与阅读的魅力。

  当被问及为什么加入读书会,很多“书虫”如是归纳:通过群体斩断惰性;打破思维定式,打通阅读视角;群体阅读的感情纽带,促成良性循环。

  书声平台 文化新风

  “书声”希望搭建的,是更广阔的平台。

  目前,上海读书会星罗密布,然而信息封闭、资源壁垒、场地瓶颈等却是共同困惑。“全市有数百家读书会、百万名书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心声。如果可以有一个舞台、一个平台,来不断挖掘这些广泛书友的书声,那将是怎样一个风景?”

  “书声”由黄浦区委宣传部、统战部、黄浦区侨办指导,由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书虫部落、海带读书会主办,正是希望将沪上读书会互相打通、资源共享,本次活动邀请8家读书会骨干主讲,就是一个萌芽。

  丁布是“书声”活动策划者之一。“我的愿景,是推动上海市民的阅读习惯,每周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文,每年说一本书,读一本书,画一本书,以及读本英文原版书,期盼每年有超过1000人做到这六点,这是一种可复制的标准。”

  他相信,“读书会就像多棱镜,每个面都是彩色的,折射并扩散出阅读的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新民资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2版: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大购网专版
新式读书会让更多人感受书香
书为媒
碎片化阅读需引导
上海读书节 推76项活动
新民晚报焦点A05新式读书会让更多人感受书香 2015-04-23 2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