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成人读微信
该调查从2014年9月至11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量49802个。
根据调查结果,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66.4%进行过微信阅读。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是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高达80%。此外,微信阅读城乡差别不大,男女差别也很接近。
手机浅阅读是主流
有关专家认为,微信作为典型阅读形态的出现,意味着社交化阅读已成为全新的阅读趋势。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接触过手机阅读的群体中,66.6%的手机阅读接触者选择“听音乐”作为手机阅读的主要内容;64.8%的人选择“微信”;“看手机小说”的选择比例为39.4%,而“阅读手机报”的比例为25.7%。
在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最喜欢的手机小说类型是言情(26.3%),武侠(20.7%)、“青春”(17.0%)和“玄幻”(16.4%)类小说紧随其后,类型化的通俗小说成为了手机阅读群体在选择读本时的主要对象。
读经典大多看纸质书
“微信阅读是碎片化、跳跃式的,而且不少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从目前来看,完全依赖微信阅读获取知识不可能。“新媒体指数”的研究也证实,微信现在的内容比较杂乱,还有伪科学的、造谣的、抄袭的;长此以往,会增大原创及科普成本,使得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生产减少,微信内容库价值被瓜分,甚至贬值。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则提倡儿童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此外,学术性著作和经典性著作,也应该坚持纸本阅读。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