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人物/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专访意大利海归设计师杨威杰
~~~专访意大利海归设计师杨威杰
~~~专访意大利海归设计师杨威杰
     
2015年04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有用,更要好玩
专访意大利海归设计师杨威杰
上海城市挂钩 普通的挂钩都需要粘贴或真空吸盘,但时间日久都会失效,城市挂钩利用中国通用的88标准开关作为基座,将挂钩嵌套在开关上即可使用。同时将城市的天际线转化为钥匙的挂钩,将美与功能进行有机的结合。
戒指折叠明信片 明信片分为上部的PET树脂材料和底部的卡纸,通过粘胶结合。将顶层的PET撕下,经过简单折叠即可成为一对巨型的鸽子蛋钻戒,将普通的贺卡,变为一件可邮寄的“贵重礼物”。
孔明锁镇纸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的孔明锁,PHAIdesign将双年展的新标志拆分成四个插锁,并在空间打散为前后互补的三层,通过与四块透明亚克力底板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迷你上海”微缩金属建筑模型系列,采用蚀刻技术,经过数百次刀刻打样制作。设计师预计完成十二栋上海经典历史建筑,建筑拼装采用全手工,无需任何黏合剂或刀具。
  产品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需要给人带来愉悦和惊喜。以设计师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迷你上海”系列,无意中成了杨威杰近年来的代表作。

  200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杨威杰,先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地工作学习,2007年获得意大利久负盛名的Domus Academy多莫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2010年创办了PHAIdesign弗爱设计公司。“有趣、好用”这一直是杨威杰设计的核心理念,他常说:“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无聊无趣重复自己的人,所以我抓住设计的核心,始终在尝试新的,有趣的,形而下的表达。”近年来PHAIdesign凭借自己的产品设计经验,成功地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滩美术馆等国内顶尖艺术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艺术衍生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眼下正在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全套的零售纪念商品。

  全球顶尖金属微缩模型

  “蚀刻”技术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从早期开始已被世人用作工艺品的加工手法。学产品设计出身的杨威杰借用这种久远的技术手法,以建筑金属微缩模型为载体,设计制作出富有趣味且具有文化纪念意义的工艺品,将蚀刻技术纯熟运用到艺术衍生品中,“实践性思考”的过程,是他秉承的设计思维。

  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建筑早已融入了上海文化的血脉中,而每一栋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故事。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符号的载体,承载着当地的经济与人文。在“迷你上海”系列金属微缩模型的设计之初,杨威杰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书籍力求还原建筑最初的设计风貌,并在细节绘制上根据模型的比例适当进行缩放。“在设计之初仅试验一个纸模就需要雕刻500刀以上,方能最后折叠成型;金属模型历经了8次打样,试验修改留下的样品已经能够组成一座微缩的小城市,面对最后的产品我敢骄傲地说,在同类型的产品中我们做到了世界第一。”杨威杰说。

  这套模型的另一个设计特色在于模型的制作过程不需要任何黏合剂或工具,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模型的所有分片和拼接的卡口上也进行了许多改进。在模型建筑建构方面,同一纬度上4层堆叠、12个层次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整体的空间关系,这也是杨威杰在此方面的首创。在建筑对象的选择上,杨威杰顺着旧上海发展的脉络,从“外滩”和“苏州河”展开,依次选择了 “海关大楼”“和平饭店”“上海大厦”“上海邮政总局大厦”这四栋建筑。除了模型本身的设计,包装设计方面也从创新与环保等角度进行了多重考量,运用烫红、电雕、印银、触感油等新颖工艺在100%FSC认证的环保纸上,由大豆油墨印刷制作完成。

  设计必须给人惊喜

  如今是物质丰腴的年代,人们已经不局限满足于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而是需要更多的特色与惊喜。杨威杰希望能够让设计出的产品传达出对于美好生活的感受,这种想法源自其在欧洲留学时的亲身体会。在意大利留学期间,他曾深入调查当地设计产业,发现家族化、手工作坊式的产业形态与优秀的设计相结合虽然能带来品质一流的产品,但其高昂的售价也令普通消费者却步。于是便萌发了利用中国强大而又相对廉价的生产能力,配以顶尖的产品设计,为消费者带来平价、优秀产品的想法。

  工业设计产品中功能性与美学体验是不少产品较难平衡的方面,尤其在国内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有些产品功能齐备却奇丑无比,而另一些极具视觉冲击的东西又华而不实。杨威杰谈到早期在同济大学学习时,学校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偏理性的,要求产品的每个细节都要有它的用处,但最后整合出的设计从感官体验上却并不那么有趣。欧洲的教学理念则相反,意大利设计从人性角度出发,强调从设计之初到最后呈现出的产品应当给人以惊喜和愉悦。“这一点从项目一开始就是很明确的,或者说是功能之外存在的意义,产品需要令人愉悦,给人惊喜,这是他们传统的一部分。”杨威杰说。

  除了近年主打的“迷你上海”系列,杨威杰领导下的设计工作室一直在展开对各种材质的探索性研究,这些研究的导向来自于个人兴趣,也来自于一个以严谨态度对待设计的设计师的使命感——要为消费品市场多创作一些实用,有趣,价格平实的产品,丰富美化人生的日常生活。在眼球经济和碎片化信息的年代,这相对有些反潮流的做法,从经济角度来看也许并不明智。工作室目前展开的项目中有环保题材的设计、有创新水泥材质的运用……作为工作室的灵魂人物,杨威杰并没有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工作室,更希望隐在产品背后,他说:“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我的一个个有趣的作品,因此我始终在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并没有固执于任何形式和材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新民观察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申城社区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国际艺术杂志
   第B02版:展会/Hi设计之都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Hi设计之都/趋势
   第B04版:专题/Hi设计之都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 Hi设计之都/专题
   第B06版:聚焦/Hi设计之都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探秘
   第B08版:人物/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要有用,更要好玩
设计师对对碰
祝贺李俊紫砂艺术工作室成立
新民晚报人物/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B08要有用,更要好玩 2015-04-25 2 2015年04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