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志愿军三战三捷
“我们是听到广播以后,说他撤到汉城,彭老总马上下令:夺取汉城(今首尔)!汉城有座大桥,李奇微亲临汉江大桥桥头指挥,但老百姓和军队混在一起往南跑,他在桥上堵也堵不住。我们一下子追到北纬37度线,打到水原一线。” 杨凤安说。
正在军队向南乘胜追击时,彭德怀又一次果断地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彭老总判断敌人是有计划地撤退,准备在大田大丘一带建个防线,如果我们进到那里,战线就拉开好几百公里了,后边部队还都没上来呢。另外,美国的主力没有受什么损失,又占有绝对的海空优势,如果再来个第二次‘仁川登陆’,那我们比朝鲜人民军的失败还惨。”彭德怀的意见得到了志愿军其他领导人的支持,于是志愿军主力后撤到汉城以北。
志愿军三战三捷、把“联合国军”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的消息,让国内也欢欣鼓舞。那时候也渐渐出现一种论调:“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的”;乘胜追击,“把美国人赶下海”的日子也不远了。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彭德怀的决定,最大的质疑来自苏联人拉佐瓦耶夫。拉佐瓦耶夫曾是“二战”后期苏军进入朝鲜向关东军进攻时的苏军集团军司令员。苏军撤回国后,他改任苏联驻朝鲜大使,实际上是朝鲜人民军的总顾问。
“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朝鲜开了个会,拉佐瓦耶夫在那儿就说中国志愿军八大罪状,朝鲜的内务相朴一禹是从延安去的,他就把情况向彭老总讲了一下。”1951年1月5日,中朝军队高级干部会议在君子里召开。1950年12月,经金日成与彭德怀商议,志愿军司令部迁至君子里,成立了中朝联军司令部。
金日成与朴宪永、苏联驻朝鲜大使兼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都前来参加这次会议。杨凤安曾多次陪同彭德怀会晤金日成,在他印象中,“两人关系很好的”,彭德怀对金日成很尊重,金日成也非常尊重彭老总,“他听彭老总的,彭老总怎么说他都听”,但是拉佐瓦耶夫态度并不一样。
而这次会上,拉佐瓦耶夫和彭德怀的激烈争吵,也让杨凤安终生难忘。“会议之前金日成、朴宪永、拉佐瓦耶夫谈这三次战役的问题,拉佐瓦耶夫的基本观点是,朝鲜战争可以速胜,说古今中外没有在胜利面前停止追击的,这是‘右倾’;彭老总耐心地给他解释,说志愿军这个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弹药,有的连鞋子都没有……连续打了三次战役战斗力一直也没补上,有的连队100多人还剩50多个人,所以我们已经元气大伤了,反复说明不能再继续追下去。这个拉佐瓦耶夫老摇头,就是听不进去这些理由。”杨凤安回忆。
拉佐瓦耶夫一再坚持:“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甚至提出“最好半个月内,志愿军有三个军向南进攻”,彭德怀说:“既然你们认为只要我军向南攻,美军就一定会退,我建议由仁川至襄阳以北的全部海岸线警戒和后方维护交通线,归中国志愿军担任。人民军第一、二、三、四、五等军团共12万人已休整两个月,归你们自己指挥,照你们的愿望可继续向南前进。”拉佐瓦耶夫等人说:“人民军尚未恢复元气,不能单独南进。”彭德怀则回答:“你们去试验试验,经验教训也是宝贵的嘛!”拉佐瓦耶夫等立即表示:“这不是好玩的,一试验就要付出好多万人的代价。”此时,杨凤安看到,彭德怀很生气地大声说道:“战争不是儿戏,不能拿几十万战士的生命去赌博!就这样定了,不南进追击。错了我负责,杀我的头!”
会后,拉佐瓦耶夫立即给莫斯科发电报,向斯大林告状,指责彭老总“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彭老总也把会谈情况发电报给毛泽东。“这种政治性的并且涉及国际关系的电报,一般是由我交给彭老总看完后烧毁;彭老总发给毛主席的绝密电报,也是少数领导人阅后发走。”杨凤安回忆。可是这一封发给毛泽东的加急绝密电报,彭德怀却指示交给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阅。杜平看到电文最后一段文字写着:“(根据)目前朝鲜战场形势,志愿军不能乘胜南进追击,错了我负责!”杜平把电报稿交给杨凤安,说:“看来彭老总真火了,快点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