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五十五年前我就认得四平路,不过所谓认得,范围大致只是南到邮电新村,北至溧阳路。
最熟悉的是临平北路附近包括头道桥,我父亲工作的神州造纸厂集体宿舍就在四平路372弄106号,这是一幢四层楼的工房。一楼、二楼住的都是双职工或带家属人家,后来结婚的人多起来,三楼也一样了。集体宿舍就被挤到四楼,四楼的单身员工家属大都在外地或农村。正好一层楼各有两个公用厨房和公厕,其中一个厨房就被改造成临时住房,大家轮流着住。我们总是寒暑假期间来到这里。
四平路上的这一带周边几乎都是工房和工厂。穿过四平路头道桥那条河,我们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习惯叫它“臭河浜”,沿河一长溜并排用半截砖头、水泥块、铁皮、石棉瓦、油毛毡搭成的棚户,又叫“滚地龙”。
因此要买东西,除了油盐酱醋,蔬菜到欧阳路小菜场(临平北路至四平路就到头了,这条路穿过四平路后,往西不知为何叫欧阳路,路两边有搭棚的架子摊,早晚卖小菜,这就是欧阳路菜场),往北得到邮电新村,往南须到溧阳路,这两个地方才有像样的商店。
我在这里第一次坐电车。从老西门开来的14路电车临平北路是终点站。绿色的车子是跟绿皮火车同一个颜色,棱角分明的的方形车身,车窗是木头做的百叶窗,靠边两排木条子凳。车头中间一盏圆圆的大灯,司机鸣警就敲响“当当”声,煞是好听。从这里坐车到河南北路海宁路下车,过天目西路就是北(火车)站。坐14路电车还可以去南京路,但我的印象中,难得去一次也都在福建中路北京路下车。父亲说这样7分钱乘足,到下一站就得1角了,反正再走一段前面就是南京路了。
这样的乘车方式还有坐55路公共汽车去外滩,它从江湾五角场开来,到延安东路外滩。我们在里弄口上车,站名似乎也叫四平路临平北路站,5分钱乘足到吴淞路海宁路,到下一站北京东路外滩下车,车费得翻倍。这对我倒觉得是十分高兴的,因为这样再往外滩走,过天潼路就可以上外白渡桥玩耍,挺有趣的。
住在四平路这一地段于我还有两处乐园,一处和平公园,一处是海伦路上的儿童公园。但是不常去,因为去公园玩是要买门票的,和平公园5分钱一张,儿童公园3分钱一张。去那里玩从来不乘车,走着去也蛮开心。其实去和平公园是可以乘车的,乘55路两站,下来后沿四平路再走天宝路,过去就是它的8号门。后来不知怎么却被我发现了另一条更近的路:从邮电新村顺着四平路往南,到新港路转弯,再往前走就是和平公园4号门,我还一直为自己的这个发现沾沾自喜。
由于姆妈(妈妈)给父亲似乎有补不完的衣裳,我就经常一个人溜出去四处东逛西荡,对四平路这一地段周边已经非常熟悉,有时连一些我父亲都叫不出来的里弄、小路我都说得上来。就成了一个小孩子的骄傲。
十日谈
一条路一个人
踏上愚园路,让他有回家的感觉。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