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当前改革,虽大势已起,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推不转、落不实、改不动的问题。
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益关联者的主观阻碍。如何彻底清除改革过程中的“堰塞湖”“中梗阻”?首先得解决好“想不想改”的认识论问题。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了,皆大欢喜的改革越来越少,未来改革中动一部分人利益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需要“黑得下脸、铁得了心”的利益调整,没有一点为大局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肯定成不了事。
另一方面的阻力,则来自改革本身的难度所造成的客观阻碍。改革如何“谋”?这就要把改革的方法论学透吃透用透。作为改革执行者,要全面吃透精神、准确落实举措,引导并激发推动改革的力量。另外,面对改革触发的新变化,也不能只想着机械执行,必须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随时修正。
每一场伟大的变革,都意味着艰难的利益调整和路径创新,也都伴随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人才需求。身处改革时代的干部,无可避免会承受巨大压力,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机遇面前,一切抱着逃避、迟疑、观望态度的人,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退场。(曹鹏程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