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世界的太阳”
——《初升的太阳》
齐·宝力高,膀大腰圆肚子沉。从6岁起,他就开始拉马头琴,13岁进入内蒙古歌舞团。上世纪60年代时,世界上一度只有他一人拉马头琴。如今,在他的感召下,愣是有5万人拉起了马头琴。“世界上拉马头琴的人95%是我的学生,还有5%是我同学的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听了他的演奏后,帮他设立了世界马头琴协会,还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成立了世界马头琴学校。他琢磨出如何让原本很难统一定调的马头琴,成为可以齐奏的乐器,进而成立了野马马头琴乐团。
昨晚来沪演出的有11人,除了他和钢琴伴奏外,9位都是马头琴演奏家,其中4个姓齐:“我的亲儿子,如今在东京音乐学院当教授、还有我亲妹妹的儿子……”演出间隙“脱口秀”时,齐·宝力高会指着他的儿子齐·布日古德说:“我的琴儿子……”在介绍曲目《初升的太阳》时,齐·宝力高说:“这是10年前,我们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开场曲,当时参加的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我创作的是《初升的太阳》,就是感觉和平才是世界的太阳。”他继续发挥:“我反对打仗、反对打架、反对打倒什么什么,最终总是想打倒别人的人自己先倒下……”
“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忘记我”
——《苏和的白马》
《苏和的白马》描绘的是马头琴来源的传说。齐大师说:“马头琴来源的传说有12种——你在网上查不到,如今只流传下来2种。内蒙古的说法来自传奇故事《苏和的白马》。”
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少年苏和家里牧羊。一天,他偶然发现草丛里有一匹白色小马驹,便养了起来。3岁时,这匹小马驹就能撵走狼。待到小马4岁时,王爷举行赛马大会并表示:“赢了赛马大会的人可以当驸马。”苏和带着白马去了,拔得头筹,但白马被王爷抢走。夜半,想回家的白马被弓箭手射杀,身中18箭,倒地死在血泊中。苏和伤心而睡,白马托梦于他:“你把我的骨头当做琴身,尾巴做弓……天天拉着马头琴,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忘记我。”
196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这个故事后,被日本大阪一位官员看到,翻译成日文,推荐给文部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纳入日本小学二年级课本。因此,齐·宝力高在1985年被邀请到日本拉马头琴时,有小学生问“有《苏和的白马》这支曲子吗?”事实上,并没有这支曲子——现有马头琴曲目的80%是齐·宝力高作曲的:“我心想,在日本人面前,不能说没有啊!”于是,他即兴创作了这支曲目,并且让日本人“永远不会忘记我”。
“听得到成吉思汗的马蹄声”
——《元曲北京》
到日本不过2年,日本交响乐团就来请他合奏20分钟。对方特别客气地跟他说:“因为经济不景气,所以我们只能给你50万元人民币的报酬。当时我的工资只有45元,吓得我不敢签字……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演奏马头琴能养活妻子和儿子。”他的“琴儿子”今年50岁出头,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东京音乐学院马头琴教授。“但是哪怕他在东京,他还是觉得北京好。中国艺术家应该有民族自尊和自信,就应该拿中国护照。”所以,他对儿子创作《元曲北京》这个曲目相当骄傲。
齐·布日古德也沿袭父亲改进乐器的道路——他还发明了四根弦、共鸣箱如宾馆小冰箱那么大的马头琴,全木。当他演奏完《元曲北京》时,他父亲不忘继续感慨:“马头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脑袋的乐器,有了脑袋就有五脏,有了五脏就有灵魂,有了灵魂,马头琴就是精神产物。我们可以从马头琴里听得到成吉思汗的马蹄声。我考虑问题首先是国家,其次是民族。我认为爱祖国,就是做好最基本的本职工作……社会主义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他的话语,总是能激起观众席里高度认同的掌声。
最后,当他领衔齐奏《万马奔腾》时,他用眼角撇了一下“队友”,然后说:“《万马奔腾》,驾!”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