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抵制太理亏
去年,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邀请普京前去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场面很尴尬,一边是波罗申科,一边是奥巴马。但既然是国际庆典,还是要保持大国之间的场面,这是顾全大局的表现。既然普京能在2014年参加西方的庆典,那么今天红场举行庆典,我觉得西方的朋友也完全应该出于公心,出于维护国际形象、维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的考量,从大局出发。集体抵制不去有点理亏了,礼尚往来嘛。
欧洲主流媒体《金融时报》《卫报》分别都出了文章,批评欧美领导人。无论如何看在千百万人当年受的苦难的份上也应该去。你们跟普京有分歧你们去吵,但不要让俄罗斯老百姓感觉跟西方有隔阂。
俄官兵参加检阅
满脸笑容心态好
大家比较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这一百多个年轻人在莫斯科的表现。不错,很整齐。红场是石子儿路,高高低低,要正步走很不容易,但中国年轻人走得整齐划一,军容严正,给中国人长了脸。
但我觉得也应该看看外国年轻人的表现。俄罗斯年轻官兵参加军事检阅,三十度仰头向首长行注目礼。我们的官兵几乎没表情,很严肃,不苟言笑,保持军人的威严。但我从俄罗斯年轻人那里看到了一些新的东西,他们满脸灿烂的笑容。军人啊,是上战场,要献身的。俄罗斯这个民族经历那么多灾难,现在还面临那么重的国际压力,这些年轻人好像毫不在乎,笑嘻嘻地、很自得、很信心百倍地走过红场。
欧盟离不开德国
柏林成欧洲首都
欧盟、欧洲共同体能够得以推进实际上是因为有三驾马车:英国、法国、德国。但现在,英国人干不下去了,想离开了。法国经济不景气,在战略问题上话语权越来越弱变虚弱了。这当然也与政治家有关系,一个国家的政治家不能老是绯闻不断,国家元首还是要管理国家。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倒是坐得四平八稳,大家都非常看好她的政治前途。
如今,欧盟、欧洲共同体已离不开德国。前几天我在柏林参加会议,英国的一名大学者在祝酒的时候就说:“柏林现在是欧洲的首都。”这不是奉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
向法国专家提议
多发挥作用促谈
去年,有两批法国外交部管预测的专家来访问。当时我非常坦率地跟他们讲,法国现在声音弱了。他们说:“冯教授啊,这好像还不完全是这样。”我说:“你们不要回避,我倒是有个建议。我觉得法国应该在推动乌克兰危机解决上发挥作用。因为你们想把‘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卖给俄罗斯,为了法国的利益,为了乌克兰危机能解决,你们当然应该多做贡献,劝和促谈。”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这个建议起了作用,法国政府当然也有他们的高参。果然,到了年底的时候,奥朗德飞机过境专门在莫斯科停留跟普京见面。这不是姿态,这是实实在在在找机会,几分钟就够了,把意图讲清楚。这就是在德国主导、法国配合之下,开始了第二次明斯克协议的过程。
玖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