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得到吗?我们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刚进校时,一个年级里居然有近20个学生连乘法口诀表也背不出。”一位初中校长向记者抱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实行的是就近对口入学,对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都必须来者不拒,这当然也是必须的,是依法办事。然而,对义务教育公平性、均衡化的理解,很可能产生了偏差,认为把所有学生放到同一个教育平台上,就是公平,就是均衡。这位校长认为,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应该是体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公平与均衡上,而非在接受教育的结果上的公平与均衡。换句话说,现在把能力差异悬殊、行为偏差厉害的孩子放在一个平行班里,看似公平了,均衡了,而且对他们又要实施“均衡”与“公平”的教育目标要求,让他们去和心智正常、行为正常的孩子学同一个内容、考同一张试卷,这样的教育极可能会是失败的。类似“晓龙们”和“嘉嘉们”,就很可能沦为这种所谓的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牺牲品。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