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21日,朴老圆寂。悠悠十五载,伯父拄杖微笑的慈悲,挥毫抒怀的从容,讲坛弘法的博大精深,不时浮现眼前。仰望九天,莲花国里,伯父定然安好。
十五年往事历历。
2004年,离乡九十载的朴老魂归故土,树葬于安徽太湖寺前镇赵朴初文化公园内。2006年,朴老故居——安庆世太史第,整修一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捐献朴老珍贵遗物、勉力延续朴老未竟的伯母陈邦治辞世,一抔灵骨归伴朴老。2012年,故乡故人思先贤,朴老铜像落成,湖山美景伴大德,念念报我乡邦。
十五年来,安徽、上海、广东等地赵朴初研究会先后成立,朴老的韵文书法、文章著述几度再版,作家学者为朴老出书立传,两岸高僧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致力慈悲弘法、文教公益。可谓后辈勤奋,朴老爱国爱教精神永存,文以化人,“人间佛教”宏愿渐竟,令人欣慰。
“今朝喜气何多。无边壮丽山河。”十八大开辟了历史新篇章。欣观神州伏虎,细听万民欢声,伯父佛国当笑慰。面对中国重整纲纪的乾坤巨变、重倡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宏伟愿景,我们更加怀念朴老。
怀念他弘法不忘爱国,不畏艰险,不避生死,为国家兴亡奉献一切。怀念他修行不忘民生,满腔热血、两袖清风,扶贫济困、关爱天下。怀念他弘扬慈忍精神,倡导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圆融时代、利乐众生,慈悲无尽意。怀念他传承中华文化,抒怀咏志,翰墨平生,诗词书法享誉天下。怀念他促进世界和平,善用佛教“黄金纽带”,促进国际友好交流。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朴老无愧德高望重的爱国宗教领袖、虔诚的大德居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斯人其逝,如星之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面临当今利益多元、思潮多样,物欲泛滥、人心浮躁的严峻现实,对照朴老报四重恩的忘我奉献、宣示人间佛教的无上智慧、彰显不离世间修的般若精进,深入研究朴老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应时时反躬自问:我们爱国信念,是否“母兮吾土,报恩无有穷已。”我们为民谋福祉,是否“坚定安详仁且勇,信千回百折能无碍。”我们传承人间佛教,是否“如来家业须弥重,都在双肩。”“纵使虚空可尽,其如行愿无穷。”
所思所为,桩桩件件,惠行嘉言,朴老示前。依然需要我们寻幽探微,深入挖掘、分析、研究朴老的思想,需要我们上下求索,深入学习、传承、弘扬朴老的精神,需要以朴老为榜样、为表率,为国尽其忠,为民效其力,为天下谋和平。
此时,长忆朴老“殚思竭力,救国兴邦,不改忠贞怀抱。百折与千回,功勋万古垂。”仰望长天,“沉思往事,烛光和泪相照。”“仰遗德,迎风拜,和心和血祭丰碑。”
此刻,惟期后人“纪念过去,是为着现在,为着将来。我们应当,无愧于过去的光荣,我们应当,无愧于今天的时代。更应当,把心血献给人民,把光和热献给后代,勇猛精进,丝毫不怠,任凭岁月迁流,百折不回终不改!”
以此纪念敬爱的朴老,纪念敬爱的伯父,以此激励我们孜孜矻矻传承薪火,时时处处弘扬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前行。
2015年5月17日